最新公告: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2024年单位预算   2022 年度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决算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2023年单位预算   2021年度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决算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2022年单位预算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决策咨询参考 > 《决策咨询》杂志选编 正文

宜宾市加快建成四川省经济副中心研究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年07月13日   


摘要:宜宾建设四川省经济副中心城市是省委省政府赋予宜宾未来发展的明确战略定位和重大历史使命,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五次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目前,宜宾已初步具备了建设四川省经济副中心城市,实现城市“能级跃迁”的基本条件,正在积极行动加紧建设四川省经济副中心城市。本文分析了宜宾建设经济副中心面临的重大利好机遇,拥有的主要优势及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副中心;区域发展;长江经济带

宜宾市创建省域经济副中心城市,目的在于把握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新时代国家发展的新机遇,是一项在省域经济系统(城市群)中配合省域主中心城市实现驱动、引领和协同各层次各类型城市共同发展,构建新增长动力,塑造新竞争力,从而推动全省整体水平提升的系统行动。

宜宾市有条件建设四川省经济副中心城市,实现城市能级跃迁。这些条件包括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强有力的推进型产业基础、外部难得的机遇、外力推动和环境烘托,特别是全市上下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等,这些利好条件叠加、放大,形成较大的增长趋势和潜能。

未来发展,仅以传统套路来实现产品增值、福利倍增、市值翻番已难以实现,需要思想大转换、模式大跨越,由平稳发展加速转型进步的转换,由弯道超越换道超越腾挪;需要改变路径、创新路径,努力发挥优势,借用外力,分享资源,补足短板,塑造特色。主要结论和建议如下:

一、拥有重大利好机遇

(一)国家重大战略的出台和引领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顶层设计、出台了多项重大战略,包括国家推进的一带一路愿景、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合作、西部陆海新通道规划、北部湾经济区开发、东盟东南亚地区与国家间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等等。

(二)区域发展模式进入创新阶段。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全新时代,就区域和城市发展而言,承载发展的主体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城市,那种单打独斗已经过时,而以联系紧密、功能互补的城市群成为发展主体,以此整合彼此优势、扬长避短、分工合作成为区域竞争制胜的法宝。而省域副中心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层级,在经济、科技、管理、服务、竞争等方面发展需要提供新的模式。

(三)四川省重塑区域发展新格局的要求。四川省内适应新形势需要重整城市能级,重塑增长引擎体系,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更明确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对宜宾来说是一个借机大发展、迅速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大机遇。宜宾在省内地位突出,是全省的重要增长极和期望所在。

(四)科技革命与体制改革为发展加力速。我国近40年的发展经验已经彰显了技术进步的力量和体制改革的威力,这是二个倍增发展的超级放大器。新时代这二个因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将更加突出。以数字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扑面而来,技术的驱动性和科技的贡献份额越来越高,因此,需要有大魄力探索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对产业领域的改造和升级的道路,并以此为基础加快改善营商环境为重点突破的制度性改革。

二、主要优势

(一)区位良好,区域中心、枢纽通道优势明显宜宾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川渝黔滇结合部重要城市。宜宾处于国家交通规划中南北干线和长江东西轴线的交汇点,已被国家列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陆、空、水交通枢纽中心的强化,使得经济、对外增长性空间迅速扩大。在一带一路愿景下对外开放地位凸显,面向东南亚,连接印度洋进一步延伸面向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国家。

(二)资源禀赋优越,产业基础雄厚,新动能成长壮大宜宾市自然条件良好,气候适宜,生态多样,物产丰富,资源丰富而独特,宜人宜业。竹茶蚕樟粮猪牛,水气港景矿材油,有重要资源条件支撑,开发利用大有文章可作。近十年来,宜宾市经济发展健康良好,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经济总量四川第四,川南第一。传统产业继续发力,新兴产业突飞猛进。中国酒都宜宾市,工业总体水平长期居于四川省内第一梯队。现代特色农业不断壮大。新兴产业强势崛起、形成尖刀,智能制造、轨道交通、汽车等产业无中生有,改变了宜宾产业格局。宜宾市新兴产业集群顽强成长,产业园区发展迅速。生态、文史铸就内涵竞争力,长江文化、酒文化、竹文化等赋予了宜宾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为宜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县域经济增势良好。

(三)园区平台给力,双城双轮驱动成效明显国家级经开区、农业科技园区提质升级;大学城、科技城双城建设助推新动能

(四)民营经济发展快,民营经济贡献率过半,对外开放活力倍增招商引资取得明显进展。

三、主要挑战

(一)如何构建或创新超常发展模式

推进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需要超常发展(仅经济增长需要保持每年二位数以上),如何在新常态下,在全国GDP增速预期只有6.4%的情况下,抢抓先发先行效应、创造核心支撑和产业成长生态。一些经验可以借鉴,贵州的换道超车,湖北襄阳市的省官治市体制,但总体上还是创新精神的借鉴,直接的模仿不会成功。

(二)如何提升内生性增长效果与结构效益

反映内生性强弱的重要因素有创新能力、人才吸引力、新兴产业生态、产业集群、市场主体活力、改革和执行力。目前,新兴产业能级仍然不够强大,而且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经济系统产出效率、经济发展持续力(后劲)及项目规模、质量上与湖北襄阳市(国内第一个提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相比较,还有一定差距。在世界500强企业、上市公司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从系统性认识和把握,加强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建设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新兴产业体系是一大挑战。

(三)如何做大做强宜宾区域中心

在川南地区,乃至川滇黔结合部区域城市首位度与区域中心城市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按照最早建设省域副中心的湖北襄阳市的实力标准看(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超过4000亿,占到全省的比重为10.55%),依然任务繁重。

(四)如何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各县有人口优势,经济发展总体有力。如何发展新产业、适合各自县域经济的特点,增加收入和就业是主要挑战。

四、主要建议

(一)目标定位

经过奋斗,争取到2021年主要经济指标地区生产总值规划达到3000亿元,近三年增速保持在二位数水平,初步建成四川省经济副中心城市。

(二)总体思路

实施三大战略:创新引领战略、协调协同战略、共享合作战略;抢抓三大机遇:国家全方位开放、长江经济带、生态绿色发展;争取三大效应:引擎(引领)效应、协同效应、规模效应。

(三)加强重要支撑

已经进入了超越通道倍增战场,必须争取时间,提高效率,在关键环节上下足功夫,动员全市力量做好三大支撑:

首先,强化产业体系支撑。选准推进型产业,培育支柱,不离不弃,集聚资源,超强扶持。推出适合自身特点具有极强根植性的新兴产业发展目录,建立新兴产业项目孵化库、产业孵化园

其次,加强平台体系支撑。夯实四个基础平台(开发区平台、专业组织平台、融资平台、科教平台),支撑超越发展。

再次,加大制度改革力度。激活内生动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越发展环境。放宽放活民营企业政策;大力改进人才政策;改善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争取国家一级口岸职能设置,扩大对海外、珠三角地区的招商力度,承接转移和引进项目;积极开展股权制度和共享制度试点;通过政府数据治理,推动政府管理模式的改革。

(四)加快形成四川省经济副中心的带动功能

1.加快完善国家级交通枢纽系统建设。加快铁路快速大通道建设,增强覆盖性、通达性、多式联运效果;加快高等级、广覆盖的骨干公路网络、宜宾港建设,提升运输系统功能;完善宜宾新机场设施与服务,打造川渝滇黔结合部通勤飞行服务中心。依托通用航空机场,打造集旅游观光、航空博览、飞行体验为特色的通用航空特色小镇。

2.申请省级新区,加快高品质、强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省级新区是加快经济副中心城市的重要举措,新区是增长极加速、能级放大、服务支撑、改革试验的强大基地,建议抓紧申报工作。智慧城市、信息服务是经济副中心城市必备的重要基本功能之一。在智慧城市方面,率先实现新突破,即城市数据的管理与共享,实现大数据管理、指导、引导城市活动,发掘超常规发展的潜力。

3.加强区域性功能建设与开放合作。一是突出地域特色品质,按照比较优势、比较利益、产业链价值链分工,强化重点合作领域,建立协同发展机制,避免雷同竞争,共享赶超和奋进效应。二是积极拓展经济腹地,重点协同川南,发挥宜宾通江达海的港口优势和区域中心城市作用,推动区域生态共保、环境共治、产业共兴、交通共享、设施共建;联动成渝,借势融入并开拓更加广阔的区域市场和国际市场。三是构建区域开放合作平台,落实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等重大发展战略。聚力打造全球酒都、竹都、茶都等,输出优秀的酒茶竹文化产业产品,打造成都宜宾西昌攀枝花瑞丽缅甸皎漂的江铁海联运通道,推动南向对外开放大通道、物流、金融等方面的协议落地落实,利用全球资源。

4.积极参与区域治理与分享。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改变单一的和整齐划一的考核指标和方式,构建协调互动、相互促进的发展共同体,形成区域协同发展的良性机制。

5.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集中精力发展县域区位条件好的城镇,发展适合本地特点的工业和服务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落实专项政策;开发文化旅游产业与特色产业。

(五)加快建成四川省经济副中心的保障措施

1.规划保障。科学编制宜宾市省域经济副中心发展规划,与其他各种规划衔接好,理顺工作机制,确保规划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重点按计划落实。

2.政策保障。围绕产业链、项目、园区、特色优势资源开发等,创新服务与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优秀人才来宜创业、投资。开展问需企业活动,对升规企业给予表彰、优惠、奖励。围绕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新材料以及竹产业等高端成长性产业,推动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联合的育人机制、研发机制;支持市内高校与全国全省知名学校开展联合办学、合作办学,高标准建设南亚、东南亚和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基地,

3.投入保障。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的增收中,安排更多财政资金引导中高端企业、研发机构、高校入驻,建设高水平公共服务设施、设立和充盈各类发展基金,切实提升宜宾经济副中心能力。鼓励以创投基金、风投基金等形式,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成长型产业的初创企业和成长期企业。积极争取国家、四川省对宜宾市绿色发展、生态安全、交通枢纽、各项事业建设等方面给予资金和项目支持。

4.人才保障。制定专项紧缺型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推动乡土优秀人才的成长及其作用发挥。加强关键人才、领军人才培养和使用。

5.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保障

结合双城建设,加快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重要关键领域的应用,极大促进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这也是宜宾实现换道超车的引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