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2025年单位预算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2023年单位决算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2024年单位预算   2022 年度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决算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2023年单位预算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决策咨询成果 > 决策咨询报告 正文

成都超大城市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战略思考和对策建议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7日   

一、超大城市新型能源体系的基本特征

国家能源局提出新型能源体系至少具有四新一强特征,即一次能源结构新、能源系统形态新、产业体系新、治理体系新、供应链韧性强。超大城市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既应具有新型能源体系的基本特征,又应具有现代超大城市的显著特色。

(一)高强度负荷下的大规模高效运行

成都市人口规模超过2000万、经济总量占全省三分之一以上,电网最大用电负荷达到1600万千瓦以上,年用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随着未来超大城市的人口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经济发展强度不断升级,尤其是新质生产力在超大城市的集中发展和用能水平的加速提升,未来超大城市总供给规模和强度还会不断增大增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必须坚持发展第一的原则,适应不断增大增强的用能规模和运行强度。

(二)高密度空间下的高度安全性保障

我国超大城市城区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超过1万人/平方公里和1亿元(GDP/平方公里。高人口密度和高经济密度,不仅导致能源供给难度增大、能源安全保障难度增大,而且任何能源供给中断或能源负荷故障,都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和经济损失。超大城市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必须强化安全第一的原则,构建高水平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

(三)高环保要求下的绿色低碳化发展

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报告,城市区域能源消耗量占全球能耗总量67%76%、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排放总量71%76%。超大城市能耗和碳排放更为突出,既面临保护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又承担节能减排的重大使命。超大城市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必须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原则,加快推进能源体系的绿色低碳化转型。

(四)高外部协同下的开放性系统运作

2022年北京市电力自给率为40.1%,上海市为54.7%,广州市为50%,重庆市为70.9%,成都市为18%。成都市对外部能源倚重性更强。超大城市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必须坚持开放性的原则,加快推动区域能源合作发展,构建和完善互联互通、互保互济、互利互惠、开放协同的能源供给体系。

(五)高品质要求下以电力为主的用能结构

超大城市能源结构中,便利、清洁、高效的电力占比较大,如北京市电力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已超过30%,成都市占比已接近50%。随着以电代油、以电代气及新能源汽车等发展,其能源结构中电力占比还将快速增大。超大城市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应以电力建设为重点,以安全高效的电力体系为主干,形成以电为主、多能互补的能源结构

二、成都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基础条件分析

……

以下内容将适时在本网站发布,领导和委员若需参阅原文或了解其他事宜,敬请与省决咨委办公室综合信息部(028-85220828)联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