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绵阳科技城新区揭牌!在一年时间,四川大手笔,先后设立四个省级新区。此举意欲为何?能给四川带来什么?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执行官(CEO)汤继强教授认为,四川在西部“首创”省级新区概念,如今新区的“魔力”已经开始展现,以宜宾的三江新区为例,2020年已经吃到了甜头。四“新”耀巴蜀。在汤继强脑海中,还有一幅宏伟又奇妙的四川新区产业“星云图”,一个国家级新区、4个省级新区、8个国家级经开区、143个开发区……星云辉映,描绘四川高质量发展蓝图。

西部“首创”省级新区2020年,四川连续批复4个省级新区,这个节奏和频率实属罕见。“设立省级新区,这是四川在西部的首创,且一出手就是4个省级新区。”在汤继强看来,四川在西部“吃螃蟹”布局省级新区,且如此大手笔的布局,背后定有深意。他认为,省级新区对应国家级新区。与传统区相比,新区能更好地协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更加有利于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有利于新发展理念的高质量发展。而四川率先在西部布局“先手棋”,也必将更早地收获新区建设带来的成果,超水平地实现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四川省情与中国国情相似,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四川如何破局?或许,省级新区就是答案。从四个省级新区的布局方位来看,4个“支点”分别位于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和川东北经济区。与此同时,结合近年来发展情况,四川明确了绵阳、德阳、乐山、宜宾、泸州、南充、达州等7个城市为区域中心城市,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汤继强认为,7个城市摩拳擦掌,绵阳、宜宾和南充率先抢得先机,赢得了省级新区这块金字招牌。数据显示,2020年绵阳地区生产总值3010.08亿元,比上年增长4.4%;2020年宜宾地区生产总值2802.12亿元,比上年增长4.6%;2020年南充地区生产总值2401.08亿元,比上年增长3.8%。“四川除了牢牢把握住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机遇,同时还确定了“一干多支 五区协同”的省级发展战略。一干是成都,为更好发挥多支的作用,四川布局了一批省级新区。”汤继强认为,在2020年处在十三五规划收官和2021年十四五规划开局的时间节点上,四川省把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率先布局四大省级新区。4个省级新区的诞生,正是推动形成“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具体支撑,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四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新区的“魔力“十年前,汤继强写过一篇文章:“新区改变中国”。他在文中写道:新区建设早已触目惊心地改变了中国,并将继续改变中国的未来。依托这些勃勃生机的新区或者是开发区,一座座新城令人惊讶地快速崛起,发展成为囊括现代产业、现代生活和现代都市的城市新区。纵观中国各地新区10年来的发展,汤继强如今对“新区”更加充满信心。“新区可以构建一种‘预期’,这相当于向外界持续释放一种利好信号,强调了这些区域是四川省发展的重点区域,这对当地的招商引资、产业发展、项目聚集、土地使用等方面,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汤继强以宜宾为例,2020年2月18日,宜宾三江新区诞生,成为四川首个省级新区。就在获批的这一年,宜宾就吃到甜头。“重大项目招引瞬间爆棚,去年经济增长速度全省第一。”据公开报道,在2020年四川21个市州GDP排名中,宜宾全省排名第三,仅次于成都和绵阳,超德阳近400亿。值得主题的是,从增速上来看,宜宾占据榜首,位列全省第一。不仅省级新区自己要“争气”,四川对省级新区也寄予厚望。根据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规划建设省级新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四川对省级新区的发展目标给予明确,即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发展质量要高于所在市和全省平均水平。除了一块亮闪闪的金字招牌,四川还赋予了省级新区制度性创新的权限,“如在项目招引,行政审批权限等方面,省级新区与省发改委、省财政新区有一种“直通车”渠道。”汤继强补充道,在干部的配备方面,新区也比其他区域更加强大。《意见》强调,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管理模式;省级新区所在市是省级新区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省直有关部门要在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布局、资金安排、体制创新、开放合作、试点示范、机构编制、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这就是新区的魔力。”汤继强感叹,不管是重视程度还是创新深度,新区都是一个“摇篮”,在冲破体制机制和观念束缚的“南墙”,聚集经济爆发式增长,所展现出的勃勃生机,蔚为壮观。“星云图”视角翻开四川地图,四川拥有一个国家级新区(四川天府新区)、4个省级新区(宜宾三江新区、成都东部新区、南充临江新区、绵阳科技城新区)、8个国家级经开区、143个开发区……“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四川将构建‘一轴两翼三带’;对于新区布局,我们形成了1+4+8+N的星云图的概念。”在汤继强的脑海中,有一幅四川新区的“星云图”,有一颗颗发展的闪亮新星,有云朵状铺开的组团区域,共同撑起四川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有没有实力,用数据说话。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四川天府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61亿元、增长6.7%,居国家级新区第5位。2020年,全省8个国家级经开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66.2亿元、同比增长6.9%。十三五期间,四川8个国家级经开区贡献了全省12%的实际利用外资、9%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进出口总额,绝大多数经开区贡献了所在市外向型经济的“半壁江山”。此外,根据2020年7月四川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单位)组织开展的“2020年全省开发区综合评价考核”报道资料,四川开发区数量已发展到143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22家)、居西部第1,以约占全省3%国土面积贡献了全省约80%进出口、7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40%利用外资和30%固定资产投资。全省143个开发区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有11个,税收收入超过30亿元的有11个。全省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超4400家、研发机构超1900家、创新服务机构超700家、金融服务机构超3200家、工业设计机构超900家、物流仓储机构超3200家。“新区突出改革,高新区突出高新产业,经开区突出传统产业……”汤继强认为,这张新区产业星云图的每一个部分的着力点都不同,个个“身怀绝技”,共同描绘四川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高质量发展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