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2024年单位预算   2022 年度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决算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2023年单位预算   2021年度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决算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2022年单位预算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决策咨询成果 > 决策咨询信息 正文

2020年第8期(总第102期)地摊经济能持久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年06月15日   

智库报告

地摊经济能持久吗?

视点

城市精细化管理如何包容地摊经济

地摊经济重生还需6大升级

地摊经济等灵活就业所面临的三大问题和三点建议


地摊经济能持久吗?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特聘委员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

网上关于地摊经济似乎成了热点话题,很多人跃跃欲试,想去体验一下摆地摊。也有人担心,地摊蜂拥而起,会给城市带来什么问题。当然,更让人揪心的是,网上传闻长期与地摊作对的城管,居然还承担着分包推广三个以上地摊的任务。这种城市管理中的“变脸”确实有些太快。让很多城市居民一时觉得无法适从。

从政策出发点来考虑,疫情后的经济危机,大量城市从业人员的下岗和失业,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允许城市中低收入人口通过地摊经济,获取经济收入,既是渡过疫情危机难关的需要,又是对长期以来以精英思维模式治理城市理念的反思。回归现实,替城市中低收入人口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和生活门路,确实刻不容缓。主动采取帮扶措施,为更广泛的人口提供就业方便,应该是城市治理理念的一次重大战略调整。因此,虽然地摊可能会受到一些城市精英阶层的不待见,但是会受到长期以来苦于寻求简单方便的就业却没有门路的更多居民的欢迎。

可是,从近些年我国城市政府治理实践中看,我还是有一些忧心。

一是这种地摊经济是临时救急政策,还是未来城市就业的常态?毕竟从很多人的城市管理理念来看,所谓“眼里揉不得沙子”,地摊显然是不招待见的。一旦疫情造成的经济危机过去了,原来的各种清理政策会不会再次出现,城管和摊主的矛盾是不是会再次发生?

二是政府政策的多变也是我们最为担心的事情。政府管理者的换届周期也就两三年,多则三五年。一任长官,一任政策已经是我国城市发展中一个特有的规律。例如,与地摊类似,各类城市的传统市场,曾经是政府大张旗鼓招商引资给与优惠政策吸引进来的,但过几年后则突然成为城市治理的顽疾而遭遇强行清除。再如,当年为了促进城市郊区农村的发展,促进城市消费下乡,许多城市政府采取了大量政策,鼓励城市经营者下乡开办农家乐,同时也带动了郊区的乡村旅游,既丰富了城市居民周末的经济生活,又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但是当某些领导认为,这些农家乐、大棚和所谓的旅游设施,影响到了一些至今政策走向尚不明确的规定之后,政府却变了脸,不管过去曾经给过什么样的承诺,都采取一刀切拆迁的行为,不仅仅给大量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伤透了许多投资者的心。城市政府的脸变得太快,投资者血本无归,近些年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地摊经济现在还处于恢复的萌芽之中,但是当地摊经营业主有了投入之后,如果未来再遭受各种理由的政策“变脸”,损失的是城市居民的财产和对政府信任的心。

三是允许地摊经济回归后,是否会发生“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这不仅是城市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且也是更多城市居民所关心的事情。如果在长期城市治理中已经形成的城市视觉景观,再次被满大街的地摊所充斥,甚至还会出现更多的城市乱象;如果在地摊经济回归过程中又发生欺骗、造假等各种违法现象,那么原来鼓励地摊经济的初衷就会走向反面。这也是城市政府在鼓励地摊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和面对的问题。否则按照我国城市管理的惯例,一旦出了问题,往往不是积极地想出解决办法,而是一关了之,这种例子屡见不鲜。

四是如果地摊恢复了,那么各种被认定为“低端”但却又受到广大城市居民欢迎的各种传统门面房、各种低成本的经营店铺和市场、一些新兴起的经营业态又应该怎么办?这是一种集中经营的地摊模式,也是针对中低收入人口的市场营销模式,是不是也可以逐步地恢复?这是我们在扩大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也是涉及到我们的城市治理理念是要脸面,还是要方便的问题。这种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近些年这种政策反复已经给城市居民的就业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要确保这种城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至于再次出现因一放而乱导致之后的政策封杀,有些事情还得未雨绸缪。重点是城市治理思路要进行较大的战略调整。

首先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导向,是以GDP为目标,还是以就业增长为目标。前者反映出政府主观政绩的强烈需求,后者则是以人为本的执政需求。如果以就业增长为主要目标,城市空间格局的塑造就应该适应不同的就业主体,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大上。

其次,在鼓励地摊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还是要及早提出引导地摊经济健康发展的具体思路。例如,根据城市规划,在什么地方可以设置地摊?地摊数量是多少?地摊内容是否可以具体化,哪些地摊可以设置,哪些地摊还是要杜绝?从事地摊经营是否会造成大量外来人口涌入,甚至从地摊集中经营区演化成城市贫民区,并产生黄赌毒现象?地摊位置和数量是不是要有明确界定?对地摊经营品种、公共卫生标准是不是要设置条件限制?等等。如果我们从曾经的过度管理变成一下子全部放开,那么很可能结果就是城市治理不能承受,不久就又会将地摊关停,造成政策反复,代价还是要政府来承受。

再次就是如何把地摊经济变成一种城市景观。我们很多人想象的地摊就是街面上支个摊子,铺个垫子,随便卖点儿东西。其实在发达国家,所谓地摊有的是在城市固定的一片空间,设立简陋的市场,可以让大家在那里卖各种旧衣物和古董以及各种器物,而不是满大街随意摆摊。另一种地摊形式,就是固定的摊位,经过设计和装饰,有固定的经营人员,甚至也包括了一定形式的艺术加工,充满个性化的表演等。这种地摊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代表着城市底层的丰富文化特色。我们在各类大的商业街区,包括重要旅游景点,严格限制各种公共空间的销售行为。而在发达国家,门面房外设立的摊点,其实也是一道城市景观。至于公共卫生管理和视觉管理,只要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相关的要求即可。如果建筑外的城市空间能得到很好地再利用,那么既能丰富了城市文化特色,也方便了旅游购物和消费,同时还增加了就业,可谓一举多得。关键在于政府官员思维模式的转变。

说起地摊,很多人不约而同地想到的是最为传统的过街天桥上的那种地摊。其实地摊的含义要丰富得多。实际上在我们的城市,街道上的经营摊点过少。经过这么多年的城市整治,没有给接地气的服务经济创造出更好的就业空间。我曾经在一个城市沿江旅游带参观,如此宽而长的景观带,建设得可谓豪华富丽,但居然看不到卖冷饮的,找不到室外的咖啡屋和酒吧等可以静坐聊天并悠然欣赏景观的休憩空间。在大多数国家,这些都是可以创造就业的空间。北京什刹海,非典之后形成了著名的酒吧一条街,十分喧哗和热闹,成为了北京一个重要的夜生活去处。但是因疏于管理,也造成了一系列问题,然后就是一刀切的封杀,现在已经看不到往日的喧哗了。在很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各种经营摊点被垄断,但是由于缺乏竞争,经营中不考虑服务质量。如果有更多的市场竞争,可能服务水平就会大幅度提高。但是管理者由于怕麻烦,对于服务水平不高的摊点,往往也是一关了之。城市是可以创造丰富就业机会的空间,但是我们对这个空间的认识往往停留在狭隘的视觉管理层面,忽视了城市的兴起正是来自于商业,来自于由传统的地摊经济而延伸出来的门面房和各种商业形式。但是我们城市治理的现有模式中,居然把城市当作一个庄园来管理,当然就会出现各种与城市发展规律反其道而行之的政策,这是我们在就业危机时刻才想到的问题。

我们之所以担心政策的反复,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经过这么多年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体会到的现实。我们认识的所谓地摊经济,并不是摆摊设点的一种简单经营模式,而是能够在高密度的城市空间中,尽一切可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而这种机会如果与稳定的政策结合起来,就会形成服务业的品牌和质量,就会通过长期固定摊点的发展和演化带动形成各种文化,带来各种服务业精品和质量的提升。于是,满足大众口味的各种饮食和服装品牌就会应运而生,而我们已经近乎消失的工匠精神和精品制造,就会重新出现在城市舞台上。那个时候,我们回想起我们从地摊经济演化而来的街区经济,经历过一个时代的否定之否定,会重新回归到我们的生活空间,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将共同塑造城市多彩的画面。


城市精细化管理如何包容地摊经济

  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王岩:地摊经济,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形式,自古有之,在现代城市生活中仍发挥重要作用。其具有灵活性、便利性、流动性、临时性、自由性等特征。灵活性是指地摊经营的时间、地点、范围具有变化性,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随时调整摆摊时间、地点和品种;便利性是指一般摆设在居民区、或者人流量大的道路口,居民可以就近购买生活用品,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流动性是指有的地摊是一个大包袱,可以背着随处卖,有的地摊是一辆三轮车,推着到处卖;临时性是指地摊是未经注册的非正规的商业经营行为,是非常设的、临时性的摆摊设点;自由性是指地摊很少受到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监管,经营的随意性比较强,卖什么、在哪里卖、何时卖由地摊经营者自己决定。

一、地摊经营存在的问题

(一)私人生存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相互挤压矛盾

一方面,地摊经营者分布在城市人流量相对集中的公共区域,有的在交通网络连接点,如地铁口、火车站、公交站、汽车站等;有的在商业繁华地段,如商业街、步行街、商场等;有的在居民小区密集区域;有的在文化娱乐场所附近,如演艺中心、酒吧街等。在这些车流、人流相对集中的公共区域设立地摊,会进一步加重公共道路交通拥堵不畅的矛盾。另一方面,地摊一般是流动的百货市场,没有稳定的合法的经常场所,比如商场、店铺等,所以只能占据小区道路、活动广场、道路两边等公共空间,二者存在严重的空间交叉矛盾。

  (二)地摊设点的流动性隐秘性与市场监管的固定化透明化的矛盾

  对于地摊的市场监管部门,无论是市容城管还是街道居委会的管理部门,其人手都是有限的,工作时间也是相对固定的,管理方法也是相对透明化的,而地摊经营者是无孔不入、无时不入。尽管政府经常加大地摊的整治力度,但是地摊经营者为了生存,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经常与执法人员玩游击战”“地道战”“猫捉老鼠的游戏。公共管理部门对于这种机动性灵活性隐蔽性非常强的摊贩,往往毫无办法。

(三)地摊虚实结合经营模式的灵活性与管控主体多元化的矛盾

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摊也借助于网上平台进行宣传和销售,通过微信搜一搜附近美食烧烤,就能找到附近地摊烧烤,网上下单,30分钟内即送货上门,这种互联网的地摊经营模式,让地摊的辐射能力更强,一般辐射半径可达好几公里。另一方面,由于地摊经营的监管涉及工商管理、城管市容、交通管理、社区街道等很多部门,部门之间的协调监管难度较大,加上互联网模式的出现,往往造成很多监管盲区。

(四)地摊的自由性发展与商场的规范性生存之间的排斥性矛盾

与商场、店铺相比,地摊经营的成本和风险更小,利润更有保障。所以在管控不严的区域,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地摊经营队伍,给附近的商场、店铺经营带来了竞争。地摊经营范围之广,涵盖了废品回收、水果蔬菜食品售卖、小吃烧烤夜排档、小商品售卖、各类维修、手机贴膜、电瓶车拉客拉货等,会与附近的便利店、维修铺等个体户重叠,造成他们经营困难。

二、解决城市地摊问题的对策

  城市地摊与市民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有市场需求自然会有市场供应,地摊治理是一个综合问题。宏观上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中观上需要部门制度的约束和法律规范,微观上还需要社区的积极参与以及市民对商贩的包容姿态。需要做好对流动商贩经营活动的时间约定、空间规划和伦理关怀。对流动商贩的治理从逐步形成服务规范系统、社会监督系统到最终走向商贩自治体系的构建目标。

  对于流动商贩的治理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应当以服务市民生活为根本;二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应当尊重城市弱势群体的自雇就业权利;三是城市弱势群体自雇就业经济的负外部性可以改善;四是对弱势群体经营的管理费用不能超过其承受能力。应该构建政府规划引导,社会组织监督,专业公司运营一体化的地摊经济管理体系。

  (一)政府规划引导

  做好城市地摊行业发展规划,作为科学引导地摊经营的法律依据。首先是制定行业准入制度。哪些行业属于准许地摊经营的,哪些属于限制地摊经营的。既方便居民生活,又不对城市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行业,可以准许地摊经营者经营;会对市容环境造成影响的行业,就要限制其经营。一方面需要地摊经营者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另一方面需要根据规定在限定区域和限定时段进行合法经营。其次是科学规划好地摊经营的区域范围和时段。以方便居民生活,又不影响居民生活为原则。再次是做好奖励、处罚的配套服务制度。合理引导相关社会组织、专业公司参与地摊的统一经营与管理。对于地摊经营与管理中表现好的给予奖励,表现不好的给予惩罚。让社会组织和专业公司作为地摊协调、管理的主体,政府作为引导者。

  (二)社会组织监督

  一是成立地摊行业协会,对地摊进行行业监管。首先,地摊经营者应该在行业协会注册入会,行业协会进行相关资格审核后,方可按规定进行地摊经营。其次,协会负责建立地摊经营者诚信经营档案,对于诚信不好、经营状况不好、不服从行业监管的地摊经营者,实施行业淘汰制,对于严重违反规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可列入行业黑名单,禁止从事地摊行业经营。最后,行业协会网站定期公布地摊相关信息,建立投诉渠道,对地摊通过网络信息渠道实施行业监督。

  二是建立地摊经营行业准入制度,通过地摊经营者的资格申请管控地摊经营,防止无序经营和恶性竞争。首先,鼓励性地摊经营者准入。包括本市低收入居民、大学生创业者等;设摊点的经营种类和范围是市场空白区域、居民生活急需的申请者;在以前经营中未收到不良投诉、居民消费者口碑好的经营者。其次,禁止性地摊经营者准入。对于进入行业黑名单的申请者,禁止准入;对于禁止地摊经营范围的申请者,禁止准入;对于不按规定区域和时段经营的申请者,禁止准入。

  三是建立地摊经营者培训和业务学习交流制度。地摊行业协会利用行业信息平台,把一些地摊经营比较好的经验提供给其他地摊经营者进行交流学习。定期对地摊经营者进行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为地摊经营专业化道路做好准备。

  (三)专业公司运营

  政府可通过招投标方式,向社会招标具有相关管理经验的专业公司,对地摊实行连锁经营或加盟经营。一是可引进具有大型连锁零售经验的超市、百货公司进行管理;二是可以整合快递、物流、网络平台公司进行管理。通过大型专业公司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地摊业务的大数据大信息大物流平台,便于整合各种资源,让地摊经营者和居民消费者获得实惠,便于地摊的长期有序健康发展。

地摊经济“重生”还需6大升级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教授彭泗清:地摊经济并不是突然火起来的词汇,关于地摊经济的讨论一直存在,但往往伴随着争议与负面新闻。此次出圈,或许是一次重生的机会。不过,要实现健康发展,地摊经济还需要进行六方面的升级。

一是观念升级:低门槛,不等于低端,更不应该被低看

想要发展地摊经济,首先要克服一定程度上对地摊经济的污名化,应当抛弃旧观念,认识到地摊经济同样是正常的经济形态之一。地摊不是一个城市的伤疤,不是城市文明的累赘,相反,给地摊经济合理的生存空间是一个城市具有温情与活力的体现。一定程度上,地摊经济门槛低,包容性更大,更加贴近一般市民的生活,更能体现地方特色与风土人情,地摊上也可以出精品。健康发展的地摊经济同样可以成为城市风景线

从经济生态的视角来看,在中国的广大消费市场中,存在着各地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即使在大城市,不同人群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消费习惯等都存在着差异,地摊现象其实是整个经济生态的一部分。一个正常的经济体往往是多元的,各种经济形态、产品销售形态、就业形态都应当是共存的。地摊经济作为经济形态的一种,也需要得到尊重、扶持、培育和优化。

二是质量升级:低门槛,不等于低质量,地摊经济也需要全面质量管理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老百姓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水平都显著提升,地摊经济需要跟上发展的步伐,需要在质量上全面升级。

首先,货品质量必须提升,不仅要价廉,更要物美,否则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通过货品质量的提升,可以改变消费者对地摊货的固有偏见,让消费者发现在地摊上同样能淘到好货甚至精品。

其次,食品安全、卫生与质量必须得到保证。在“后疫情”时期这一点更加重要。地摊小吃的卫生与否往往是消费者担忧的问题,要提升地摊经济的食品卫生水平,不能仅仅依靠经营者的自觉,也需要专门的管理机构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

第三,地摊经济的服务质量也需相应提升。过去在地摊购买的商品几乎没有售后服务等相应的服务措施,为满足现在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更高要求,地摊管理者与经营者应有意识地完善相关服务,用更好体验吸引更多消费者。

三是体验升级:要吸引顾客、留住顾客,要由温饱消费升级为体验消费

以前很多人逛地摊,是要以低价解决温饱问题,不仅图方便,更图便宜;现在,很多人逛地摊是为了好吃好玩好体验,追求特色、小众、精品。在地摊经济消费人群的构成上,其实已经没有那么大的分层和断裂。因此,地摊经济想要留住顾客,必须在升级体验上下功夫。良好的体验让顾客感觉到逛地摊不仅仅是一种消费方式,他们在过程中也会获得乐趣,逐渐变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从而为地摊经济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

四是现场管理升级:要善用新技术,树立新规范,建立新秩序

摊主们要给顾客好的体验,不仅需要质量保证,而且需要良好的现场管理,为顾客创造方便、有序、温馨的消费环境。摊主可以借助移动支付来方便交易、通过微信号来建立与顾客的连接;市场管理者可以通过网络反馈来评优罚劣;摊主之间可以建立行业协会来提高共识、相互督促,共同提高经营及服务水平。

五是政府服务升级:要放水养鱼,不要拔苗助长

目前,各级政府部门都高度重视地摊经济,把放开、搞活地摊经济作为保就业、保民生、提振消费的重要抓手,不少地方政府出台了很多有效的措施,但是一些地方也出现了误区。

地摊经济看似简单,却是牵涉面很广的系统工程,地摊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推动,更需要政府部门的精细管理和优质服务。

首先,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尊重经济规律、尊重百姓意愿,不要搞形式主义的面子工程,相关部门需明确职责,确定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在给予市场主体充足的经营空间的基础上,对于需要规范管理的部分,实施有力的管理措施。

其次,政府部门需要对地摊经济的经营者、参与者、消费者、管理者等利益相关方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了解实际困难,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需要倾听民众对于相关政策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服务水平,在保证必要的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服务流程。另外,可以结合消费券等财政支持手段,引导、刺激人们在地摊经济方面的消费。

最后,对地摊经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进行科学的评估,不要夸大地摊经济的作用,不要为了树典型抢新闻而片面宣传个别案例。

六是产业生态升级: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帮扶作用

地摊经济的焦点在地摊,但是背后可以嫁接很多环节,包括线上线下的打通和规划;管理和服务地摊经济,也不能只看地摊,需要对地摊经济的产业生态进行全链条管理、服务和优化升级。一些大企业新近推出的措施,对于优化地摊经济的产业生态就能起到很好的引领、帮扶作用。例如,阿里1688平台发布地摊经济帮扶计划,通过源头好货、数据智能、金融扶持、客户保障四大维度的赋能,提供全方位的进货和经营支持;京东发布名为星星之火地摊经济扶持计划,从保供货、助经营、促就业三方面入手,全力支持地摊和小店经济;苏宁推出夜逛合伙人地摊夜市扶持计划,提供可追溯优品货源,并为夜市摊主提供近距离免费冷链仓储服务。这些大企业的加持,对于地摊经济生态的重塑,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使得一些微型企业或个体户实现地摊经济的O2O

地摊经济等灵活就业所面临的

三大问题和三点建议

阿里研究院数字经济就业研究中心主任徐飞: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叠加我国经济运行下行压力的加大,稳就业压力增加,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6%创近年新高。在这个背景下,保就业成为全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话题。数字经济平台带动的服务市场,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吸纳和带动了大量的就业人口。以依存互联网平台的非标准就业、打零工、自我雇佣等多种形式为代表的灵活就业成为新的就业形式,而且越来越普遍。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发展地摊经济,也是促进灵活就业的有效措施。

一、发展灵活就业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是需要解决社保政策不完善的问题。从现行法律法规来看,如果灵活就业人员没有劳动合同关系,用工企业并没有法定的社会保险缴纳义务,灵活就业者本人也没有缴纳途径,这成为大多数灵活就业人员无法参加工伤保险的制度障碍。另外,有些灵活就业人员可能为多个用人单位服务,如许多众包骑手,同时在为多个平台服务,送货的电动车上可能有多家公司的外卖,难以确定工伤保险的缴交责任主体。

二是需要解决职业培训不足的问题。首先,新职业大量迅速涌现,原有的职业培训内容更新不及时,没有相应的课程,多由用人企业自行培训。劳动者想从事新职业,但找不到官方的培训路径。其次,劳动者自主接受职业培训的意愿不强。职业培训和工作岗位不直接挂钩,劳动者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接受职业培训。因此,无论从时间还是内容上,职业培训仍难以跟上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转移的节奏。

三是需要解决就业人员信息化管理不足的问题。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但是很多地方仍采取传统的管理方式,所辖区域内有多少灵活就业人员、从事的什么职业、工作多长时间、待遇如何等情况都不掌握。国家的促就业、职业培训资金是否花到点上,产生什么样的效益,这些问题对于国家就业宏观政策制定,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以及工作管理水平十分重要。

二、政策建议

一是针对灵活用工等新就业形态特点,通过制度创新,制定能够切实保障劳动力权益的社保政策。建议研究调整社保政策的有劳动关系才可以缴纳社会保险基本思路,确立没有劳动关系也可以缴纳工伤保险的规则。对于可能为多用人单位服务的新业态就业人员,从制度上明确应由哪个公司主体来开设社保账户,从而确定工伤保险缴交责任主体。建议部分地区研究试点企业缴纳工伤保险费用由各级财政全额负担。

二是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创新职业培训,调动用人企业和参训人员的积极性。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建立动态调整的职业培训计划,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方式相结合,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创新职业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引导劳动力合理进行产业间转移,鼓励民营培训机构发展。完善第三方监管机制,探索建立个人职业培训账户制度。

三是加强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的技术优势,数字化平台的信息和组织优势,与就业人员的管理相结合,与促就业的政策措施相结合,用数字新基建的理念打造灵活就业新思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