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2024年单位预算   2022 年度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决算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2023年单位预算   2021年度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决算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2022年单位预算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决策咨询成果 > 决策咨询信息 正文

2020年第4期(总第98期)新冠肺炎疫情对四川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年03月02日   

智库报

新冠肺炎疫情对四川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专家视点

多措并举把握好新冠肺炎疫情危中之机的建议

新冠肺炎对实现全面脱贫的影响分析及政策建议

四川省畜牧与生猪生产现状调研简报

新冠肺炎疫情对四川省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与政策建议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贾晋、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申云:总体而言,疫情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小于城市经济,农业产业冲击远小于非农产业,农村种植业冲击远小于畜牧养殖业。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四川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

从短期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对四川省农民生活和乡村治理冲击较大,但负面影响将逐步趋缓。受疫情的不确定性和持续蔓延,对农业农村经济的长期影响将呈现全方位态势,特别是对农村劳务输出人员就业结构和农民稳定增收将产生较大影响。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影响

1.目前我省农业生产环节处于淡季阶段,疫情对我省全年粮食生产供应的影响相对有限。但如果疫情后期将影响水稻的春播备耕,加之前期田间管护等人手吃紧的叠加,有可能延误今年粮食的春播生产,影响总体粮食稳产及供应。在流通环节,省内农村多地存在设卡交通堵路防控疫情,虽然能够有效的阻断疫情的传播,但由于交通中断带来农产品运销难度和滞销压力加大,导致农户经营性收入损失较大。冬季水果和大棚蔬菜、时令蔬菜等受春节交通管制和消费需求下降带来较大的冲击。入园采摘取消,快递物流人员配送不足,致使线上线下销售量和入园采摘量都呈现断崖式下降,以草莓等为主的不耐储藏的果蔬农产品错过最佳上市期面临较大的经济损失。虽然一些农户可以通过降温和浇灌等一些技术手段延缓上市,但如果疫情短期内不能平复,这种延迟成熟期的技术手段也将失去效果。加之一般规模的种植户不具备大批量储藏或加工能力,时令果蔬种植户的损失较为明显。

2.疫情短期内畜禽养殖产业冲击较大,长期存在市场供需错配和生长周期恢复导致风险集聚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首先,养殖业受生产资料供应和市场供需错配影响,后期保供畅货和周期性恢复供应难度加大。疫情期间,受封村断路、延迟饲料厂复工、暂停活禽交易、关闭屠宰场等防疫措施导致省内主要的养殖场和养殖大户面临畜禽无饲料可用、仔畜雏禽无处可卖、出栏畜禽无法屠宰,养殖生产活动难以正常开展的困局。

3.疫情防控对城乡之间和乡村内部生产要素流动性的冲击较大,中长期将影响务工人员增收、资本下乡和农产品供应不足带来城市二三产业原料供应紧张等连锁负面影响。受疫情防控的需要,乡村休闲旅游业被抑制,大多数乡村旅游景点收入几乎为零。休闲旅游相关的休闲农场、三产融合园区受到影响,民宿行业损失惨重,观光休闲游客群体大幅减少,直接冲击到当季水果采摘业和休闲观光业。省内多地乡村旅游集散地受疫情冲击后旅游门票、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活动戛然而止,全部休闲农业园区、景区、民宿只能处于休整和中止对外营业,前期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相关人员开支和管护成本导致相关企业运营风险不断加大,部分中小旅游企业和民宿酒店、餐饮店将面临转业甚至破产。此外,农村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也将受到较大的冲击,特别是围绕蔬菜、春茶采收、草莓、樱桃采摘等用工集中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受疫情防控的影响较大。围绕乡村餐饮、农家乐、民宿、休闲观光农业等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农村服务业受春节客源下降带来的冲击也十分明显。

4.疫情短期对省内农业企业出口和复工投产冲击较大,长期将冲击国内外农业产业供应链和农产品贸易。疫情防控的不确定性将导致部分以出口为主的农业企业无法正常交货,影响贸易伙伴国的后期经营销售,甚至违约断货状况,国际贸易纠纷有可能增多。长期来看,相关国家有可能对省内一些替代性强的供应商实行非关税贸易壁垒和进出口贸易设限,势必冲击到我省一些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比如川菜(眉山泡菜)、川茶(竹叶青、蒙顶山茶等)、川果(柑橘、猕猴桃等)等农产品的出口。

(二)疫情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1.疫情短期严重冲击到农民工的返城务工,中长期将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大农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难度。疫情对农民工就业和增收影响较为明显,特别是冲击返程农民工务工区域和务工结构调整。一是疫情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复工时间推迟,且目前多数企业开工时间仍不确定,这使得农民工难以确定是否外出务工以及外出时间;二是外出公共交通停运或中断,仍尚未完全恢复,这使得农民工外出务工出行存在一定的困难,本地务工就业的人次将有所提升;三是城市管制依然存在,农民工存在外出后难以回到租住房屋的风险;四是农民工对外出务工存在一定的心理恐慌;五是农民工租房成本压力和部分受雇企业破产面临解雇风险加大。

2.疫情短期加大农户增收难度,中长期农村无业游民增多将可能增大社会维稳压力。首先,外出务工人员和本地兼业人员非农收入受疫情冲击明显。其次,普通农户生产经营活动受疫情防控阻碍,对务农经营性收入影响总体可控,但规模户受疫情冲击较大,特别是本地务农创业人员和从事农村服务业人员损失较为严重。

3.疫情防控冲击到我省贫困地区产业扶贫,脱贫农户贫困脆弱性加大,返贫风险较高。疫情进一步加重了彝区深度贫困农户脱贫成本和产业扶贫难度,已脱贫农户受疫情冲击,农业经营性收入和集体经济分红等财产性收入有可能下降,有可能面临脱贫又返贫的风险,部分贫困农户和临界贫困户贫困脆弱性增大,对稳定脱贫形成较大挑战。

二、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省农业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政策建议

(一)分类指导加强春播备耕生产

一是加强人机配合来提升劳动力替代,减少人与人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效率。二是开通农资运输绿色通道。为加强蔬菜市场保供畅货,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多种方式以及省内智慧物联网主干系统,强化对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和产业园区的技术指导,做好早春蔬菜生产备播,同时,为农资留条绿色通道,降低春播备耕对农资的缺口。三是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第一时间把防控意见、技术意见、市场信息、营销信息等传递到基层和农户手中。另外,针对外地承包大户不能按期返回田间管理等问题,需要组织引导专业化服务中介组织开展统防统治,科学防控。针对今年苗情特点和存在问题,省农技推广部门及时组织专家通过微信、网络等方式制定发布冬小麦、冬油菜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不误农时,组织农户抢前抢早、抢晴抢暖突击做好清沟理渠、追施小麦拔节孕穗肥和油菜抽薹肥等措施。

(二)多渠道帮助农业生产者解决滞销农产品销售问题

一是发挥政府平台和基层组织网络优势,推动建立农村菜地(果园)—城镇居民小区的农产品运输和销售网络,帮助种植大户和生产合作社加快销售存量时令的蔬菜和水果;二是支持和组织城市冷链物流企业下乡收购生猪、家禽、鱼类等农产品,有效缓解城乡产品供销矛盾突出的问题;三是发挥电商平台和网络优势,指导帮助企业和农民扩大电商销售;四是点对点加强与欧洲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商贸联系,降低出口关税或增加出口补贴,为扩大四川优质农产品出口做出最大努力。

(三)多措并举帮助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减轻资金压力

由于产品销售问题,当前很多农业生产经营企业都面临较大的资金流问题。一是支持金融机构延长企业贷款还款期限,降低或免除疫情期间的贷款利息;二是支持金融机构对有较强发展能力或潜力的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加强信贷、降低利息和抵押担保费用;三是对于租用国有企业或平台公司的场地开展农业生产经营的支持降低或免除疫情期间的租金;四是政府加强对种养殖户、乡村旅游基地以及疫情冲击受损严重的农户进行适度补贴,降低相关企业和人员的生存压力和经营风险。

(四)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一是在原有财政预算的基础上,比照现代农业要求,增加对农业主产区基础设施的投资;二是发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专项政府债券,弥补疫情影响、增加投资、税费减免、政府贴息等带来的财政预算赤字增加部分。

多措并举把握好新冠肺炎疫情危中之机的建议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韩文龙、易敏利: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无疑会给经济社会带来强大的外部冲击。首先,对经济增长、就业和社会秩序等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使得2020年的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其次,全社会失业风险增加。再次,国际产业价值链中断和向中国以外国家转移的风险增加。

就如何在此次疫情危机中发现机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建议建立由疾控中心和社会民间组织牵头的双备份预警体系,防止重大疫情消息的失真。同时做好应急物资的人才培养和物质的战略储备。

第二,加紧布局疫情结束后承接全国消费者报复性消费的综合体系。随着疫情结束,公共卫生、餐饮、旅游、汽车销售、物流业、电影、航空商贸等服务型消费行业的消费需求将集中释放。四川省应该通过出政策、保供应、保秩序、建网络、畅通道等方式做好承接报复性消费释放的体系,补齐疫情期间的消费市场损失。非典疫情过后,旅游业一度呈井喷之势。四川省应该尽快扩大旅游消费宣传,建立好配套设施,做好争夺全国的旅游者,以旅游经济拉动全社会消费的快速增长的准备。

第三,疫情过后,成都等主要城市应该加紧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力争做到全国的排头兵。以智慧城市拉动城市建设投资和消费,以智慧城市塑造田园城市,吸引产业和人才。

第四,立足现有数字技术基础,率先实现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以此为基础发展智慧生活、智慧交通、智慧商业等设施和服务,促进我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第五,大力推动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既要实现传统优势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又要发展新兴制造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高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稳经济、稳就业目标。

第六,以四川省现有的大健康产业为基础,重点发展健康管理、医疗医药、康复智能、养老等上下游产业,构建大健康工程,助力四川省的经济转型升级。

第七,对接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助力国家对外经济大战略。重点在中亚、东南亚、中东欧等地区布局,既要吸引高质量的外资,又要让四川的企业紧跟国家战略,走出去,寻找国际生产基地和大市场。

新冠肺炎对实现全面脱贫的影响分析及政策建议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蔡晓陈、胡若梅、易敏利:2020年是全面脱贫之年。但是,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波及面广、持续时间长,增加了今年全面脱贫的工作难度。

一、新冠肺炎对实现全面脱贫的影响

(一)贫困地区防疫物资、手段少,疫情控制相对滞后

越发达的地区,疫情越早得到控制,贫困地区疫情则出现拖尾现象。

(二)入户帮扶受影响,上情下达较为困难

防疫期间,许多地区已经暂停了扶贫接访工作,对于贫困户突发问题及时传达造成不便。入户帮扶是脱贫攻坚主要手段,但是为遏制疫情蔓延,入户帮扶方式受阻。

(三)贫困脆弱性的提高,将放大致贫返贫的风险,增加贫困人口脱贫的难度

低收入群体和贫困人口所从事的经济活动与谋生方式受到疫情的全面冲击,疫情成为了脱贫工作的系统性风险因素,而低收入群体和贫困人口恰恰又是抵御风险冲击能力最为薄弱的群体,这势必使得致贫返贫的可能性大为提高。

(四)外出就业受阻,就业机会减少

受疫情冲击影响最大的是一些小微企业,以及技术与技能含量低的工作岗位,而这些工作岗位正是贫困人口与低收入群体就业的主要机会所在。

(五)特色旅游产业和农家乐受重创,当地务工等增收方式短期难以恢复

此次疫情严重影响了以发展旅游业和农家乐为脱贫手段的贫困农户,且预计疫情结束后恢复相关市场信心尚需时日,这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使得贫困人口在当地务工与销售特产等收入大幅减少。

(六)农产品销售与农资购买受影响,短期内农业增收脱贫较为困难

此次疫情严重影响农户销售农产品,导致农产品出现难卖的现象。成熟的农产品不能及时出售,腐坏变质,农户收入下降。另外,由于运输受限,农资购买也遇到一定困难,将会影响春季农业生产。

二、政策建议

(一)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防疫精准帮扶

根据疫情发展形势,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口罩、消毒液、酒精、香皂、防疫中医药等疫情防护物资,根据贫困户的实际防护需要精准发放。

(二)以信息化手段畅通疫情期间贫困户上情下达,稳妥解决好贫困户就医用药问题

采用电话、短信等手段实现贫困户不见面信访与扶贫信息向下传达。目前尚未脱贫的贫困户,有慢性病的占相当大比例,根据贫困户需要积极组织药源,解决贫困户用药问题。

(三)精准搜集疫情损失信息,严防因疫致贫返贫

疫情结束后立即开展农户因疫致损信息搜集,各地组织专家团队精准评估损失类型与程度,为进一步精准施策做好准备。对于贫困户,评估出贫困差距;对于已脱贫的建档立卡户和未建档立卡户的低收入农户,评估出致贫返贫风险。及时将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纳入帮扶范围。

(四)发放扶贫定向消费券,积极推进消费扶贫

发放用于购买贫困地区产品、扶贫企业产品的定向消费券,消费券包括购买农产品、扶贫企业产品和农民服务消费。积极利用预算单位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的政府采购、政府主导建立消费扶贫交易市场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各类企业销售扶贫产品的市场主体参与、中国社会扶贫网销售等多种模式,大力拓宽农户产品销售渠道。

(五)稳妥组织贫困劳动力就业返工

优先有序组织扶贫车间、扶贫企业复产。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下,实现就地就近就业,积极发动本地企业、合作社、村镇企业优先使用本地贫困农户,依据扶贫需要设置公益特岗,公益特岗设置六个月兜底期限。优先安排贫困农户返程返岗和外出务工,促进贫困农户就业。

(六)积极恢复农业生产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种苗、化肥、饲料等各类农资产品调拨、运输,积极组织春耕等农业生产。适当延长受疫情影响还款困难农户的还款期限。

四川省畜牧与生猪生产现状调研简报

生猪产业体系岗位专家陈代文:近来四川省畜牧和生猪生产面临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双重疫情影响,形势不容乐观。通过信访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和四川多个大中型养猪企业,现将获知信息整理简报如下。

、畜牧生产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

1.非洲猪瘟威胁持续存在,最近又发生一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压力大。

2.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各地畜禽、饲料、兽药等农产品及生产资料运输受阻,交易困难,部分养殖场运转出现困难,将对下一步肉蛋奶价格稳定和持续供应带来不利影响。

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恢复生猪生产进度造成了一定影响,目前部分新建养殖场处于停工状态,暂时不能开工,投产将滞后。

二、生猪复产增养主要困难

1.非洲猪瘟威胁没有解除前养殖场户的畏惧心态难于消除。从全省生猪养殖情况来看,疫情风险是复产的主要障碍,一些发生过疑似非洲猪瘟的养殖场很难彻底消灭病源,对复产普遍缺乏信心,中小型猪场尤其如此。

2.2019年制定的一些扶持政策还在细化落实中,难于一步到位。一是规模养殖场用地依然难,新建猪场征地难于解决。春节前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与省自然资源厅和省林草局正对相关细则反复磋商,目前已初步协商完成,正式发文后地方实施还要一个过程,用地难问题的真正解决还需一段时间。二是生猪保险很难到位。四川“猪九条”中提出要提高生猪保险费率和保额,目前农业农村厅、财政厅、省银监局等相关部门也正在会商调整原政策细则,一方面适当提高保费率,减少保险公司亏损,一方面鼓励将政策性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提高综合保额,降低养殖户养猪的风险。但非洲猪瘟疫情未完全解除前,死亡风险大,保险公司对养猪保险积极性不高,保额过低与养殖成本难匹配,养殖户参保意愿也不强。

3.财政支持有限,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目前四川省已实施的主要财政支持政策有: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规模养殖场贷款贴息项目、粪污资源化整县推进项目、种猪场补助项目等,但这些项目也只能支持部分养猪企业或农户。农业企业贷款抵押物政策不够合理,贷款程序复杂,成本高。

4.新建规模养殖场数量有限。20192020年四川省财政计划支持规模化养猪场建设不足200家,目前统计2019新开工规模养殖场建设约500家,约新增产能1000万头,但新建场目前大多在建,且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目前基本停工,即使恢复建设,真正要投产并出栏肥猪还需较长时间。

5.母猪存栏不足,仔猪保供有困难。根据目前能繁母猪的存栏状况,仔猪供应较紧张,新增能繁母猪是全面恢复生产的关键,四川省2020年已计划省级财政列支近3亿元用于新增能繁母猪补助。

6.散养退出不可逆转。2018年四川散养比重约60%2019年初步统计散养比重约占50%-55%,因多重因素叠加,散养大量退出养猪行业已不可逆转。

7.适度规模养殖场技术力量不足。至2019年底,四川省设计年出栏1000-5000头猪场6325家,5000头以上仅827家。5000头规模以下养殖场是四川省生猪生产的主力,但这类养殖场普遍技术力量薄弱,疫病防控能力欠缺。

三、“大带小”进行财政补贴的可能性

1.四川省的生产发展补助对象为规模养殖场,补助环节一般为固定资产投资。近年来重点支持新改扩建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防疫设施建设、能繁母猪补助等;补助方式采用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补贴依据主要还是参考既往的政策规范及管理方式。

2.“大带小主要体现方式为公司+农户,通过联合建场、联合经营、代养寄养等方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在四川省已广泛推广多年,比如温氏、正大、巨星、德康、铁骑力士等多个龙头企业都有针对性较强的大带小管理模式,总体反映好。

3.“大带小实施财政补助无论补或是补,或大小都补,就目前的相关支持政策来看是可行的,只是的部分群体大,业主多,普惠支持财政难于承担,支持额度不足又难于起到撬动作用,也难于保证企业公平性。因此,在财政资金难于实现普惠制的现有条件下,一是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公司+农户或小型养殖场模式实现大带小,二是与农业产业扶贫项目融合,整合扶贫资金,提高支持额度,既有利于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又有利于养猪产业快速升级。

新冠肺炎疫情对四川省产业发展的

影响分析与政策建议

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周克清、李霞:四川省同全国一样,正处于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期,此轮疫情对全省产业发展的短期冲击及较长时期影响亟待做出客观、科学的分析和预判,以针对性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减小其负面影响。

一、对主要产业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一)对服务业的影响分析

服务业由于受疫情管控,春节及后半个月全省餐饮住宿、旅游、影视娱乐、线下商贸、交通运输等服务业收入大幅减少,按上年同期初步估算今年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较去年有大幅下降。疫情结束后,随着国家和全省一系列促进消费等政策措施的出台,有助于刺激和激活市场需求,促进服务业实现快速恢复性增长,全年服务业有望达到7.0%以上的增速,略低于20198.5%的增长水平。

1.商贸领域。据目前情况看,今年春节商贸领域受损严重。批发方面,全省仅有农批市场开市,承担保供工作。零售方面,只有大超市营业,其余零售环节均处于冻结状态,由于部分零售转为线上,对实体零售受损形成一定对冲。餐饮住宿业受到严重影响,几乎处于停业状态,由于企业依然需要支付员工工资和房租等刚性成本,行业亏损较大。

2.文化旅游领域。目前,各大景点景区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几乎颗粒无收。且机票、景点门票等面临退订潮,企业资金压力剧增。受疫情影响,电影票房几乎为零。

3.交通物流领域。受疫情扩散交通管制影响,物流通道不畅,除民生、医药和快递类企业外,其它物流企业基本处于停业或半停业状况,普遍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铁路、航空物流、国际物流方面及快递、仓储影响较小,但受疫情影响,物流园区大部分物流企业均未复工。

(二)对工业的影响分析

本次疫情给工业企业带来的主要影响是复工复产时间被迫延期、因消费受影响带来的市场需求减弱以及物流限制对供应链体系的冲击等方面。今年一季度,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时间至少延后10天以上,有效生产时间大幅压缩,按上年同期日均产出初步估算今年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减少接近500亿元,增速有一定幅度下降。但由于工业恢复周期较短,如果后期消费跟上,市场需求回暖,加上国家和全省一系列促增长政策措施的出台,预计全年工业增长有望保持2019年的水平。

1.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受用工缺口大、复工时间延期、员工无法及时投入生产等因素影响,一季度产值大幅下滑无法避免。集成电路与智能终端因员工返岗和外地员工隔离问题,预计一季度产能减半,销售订单无法保障。同时,企业还将负担每月员工工资,部分企业月工资额上升,对企业现金流影响巨大。部分订单正在协商取消或推迟。同时,由于陆运通道受阻,所有出货全改为空运,即期物流成本成倍上升。新一代网络技术、新型显示产业影响较小。

2.装备制造产业。装备制造业具有非劳动密集型生产和可推迟消费的特性,疫情对全省装备制造产业影响有限。对研发制造环节,通用航空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用工依赖相对较小,产业链本地配套率高,产业集群效应突出,疫情造成的用工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运输成本提高等问题对全省装备制造生产有短期影响,对全年影响不大。对装备制造市场运营环节,属于可推迟消费的产品,一旦疫情解除,装备制造需求将出现反弹。

3.食品饮料产业。食品、农产品加工等生产均为劳动密集型,用工紧张、复工延期等问题对全省食品饮料产业生产影响较大,将直接影响一季度产值。疫情期间除食品等刚需生活用品的消费需求保持稳定外,其他大部分消费品的消费需求急剧减少,承受着与零售、餐饮、旅游等服务行业相似的资金链压力。后续通过线上零售、无人零售等新消费生态将持续释放部分消费需求,一旦疫情结束将快速反弹甚至迎来一波新的消费潮,对全省食品饮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将起到助推作用。

4.先进材料产业。疫情对全省向东部发达地区的劳动力输出影响更大,通过就业引导将全省劳务输出的减量转化为全省人力资源的增量,可有效缓解材料企业用工结构性短缺问题。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全省物流成本一直偏高,钒钛、稀土、锂、石墨等矿产资源对运费较为敏感,本地市场受到重庆、贵州等周边地区冲击。疫情造成全国运输成本增加,相对周边地区,本地产品对本地市场竞争力有所提升,对全省材料企业稳固本地市场有一定利好。

5.生物医药产业。随着疫情防控物资需求范围扩大,医药、医疗器械等生物医药相关企业已基本恢复生产,一批四川造抗疫药品和医疗器械正加快保供,生物医药行业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目前,已有几十家企业纳入防疫重点企业名单并开展生产,后续防疫重点企业还将根据需要增加。根据企业反馈,目前交通管制措施对员工生产生活和原材料物流运输造成一定影响。

(三)对其他产业的影响分析

全省农业生产以分散作业为主,且春耕备耕准备充分,加之农产品价格小幅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将刺激农户生产积极性,加之得益于防控举措有力,疫情尚未在农村广泛传播蔓延,生产总体稳定,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有序有力;畜禽养殖影响可控,预计全年生猪产能恢复常年80%,作为猪肉替代品的家禽年初存栏量达4.4亿只,可保供6个月,虽受传统活禽交易暂停影响,但在国家加大畜禽肉产品生产保供措施的力度下,疫情对全省畜禽养殖的波及将快速减弱。预计全省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左右,保持往年增幅,随着后期畜禽保供增加,预计全年总体运行平稳,增速保持在2019年的水平。

特别说明的是,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因今年春节较早,有效建设期不长,加之暂停售房,预计一季度建筑业投资、房地产销售将出现大幅下滑,且后续面临复工或开工较为集中状况,招工、材料采购将十分紧张,部分筹资能力弱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将面临资金链断裂,项目投资进度将严重受影响,全年恢复预期存在较大难度。

(四)危机中的产业机遇分析

疫情风险中酝酿着新机遇,将催生建立在新基建、数字经济基础上的一批新业态加快发展。一是部分行业迎来快速发展契机。受疫情防控隔离影响,人们普遍长居在家,在线游戏、电子商务、知识付费、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在线问诊、无人零售、同城物流、影视视频等行业需求激增,行业收入大幅上升、发展迅猛。二是政府数字化治理需求更加迫切将为企业注入新动能。受疫情影响,各级政府、社会和公众对政府治理数字化、智能化的要求和期盼将越来越高,推动政府治理,特别是公共卫生管理、疫情防治等领域,加速数字化转型,将为相关经济企业发展带来订单和机遇。三是催生新的生产生活业态。防疫期间,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在家里学习、工作和生活,将加速推动生产生活业态将朝着智能化、线上化发展,催生新的业态。四是加快生命安全产业的发展。可重点培育基于预防、诊断、治疗产品生产一体化的生命安全产业链(集群)。

二、政策措施建议

(一)有序推动相关产业复工复产

第一,企业所在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点对点帮助和支持企业建立完善疫情防控体系。做好企业疫情防护物资供应调度,省级有关财政专项资金采用后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予以支持。省级用工主管部门要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确保企业员工按时返岗,当地政府要保障农民工成批返工途中和员工工作期间的疫情防护物资供应和医疗保障。要鼓励远程办公、线上服务,不搞一刀切

第二,支持鼓励各类灵活用工信息平台发挥作用,畅通用工信息供需对接机制。针对疫情稳定后可能产生的就业需求反弹,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开展远程培训、职业指导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做好事先培训。尽快完善失业统计、抽样调查、监测、预警体系。

第三,保障物流畅通,综合调度各类交通工具和物流通道。加强省内和省际交通运输协调,保障企业原材料(零部件)供应、设备物资采购、产品销售的物流需求。

(二)全力支持新经济、新业态发展

第一,鼓励传统实体经营企业聚焦核心业务,积极引导企业创新经营模式。鼓励零售、餐饮、电影院线等线下企业化危为机,促进线下消费场景加速向线上转型。鼓励不同行业的中小民营企业跨界融合、优势互补,促进生产要素及经济资源的重组,实现抱团发展。采取有效措施支持新基建、线上服务、数据深度应用等新经济新业态加快发展,铺设新模式产业化路基,尽快培育成为产业新增长点。

第二,推进分级诊疗、疫情防控等公共服务重点领域的数字化建设。加大力度引导省内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在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推动企业扩大产出、增加营收、对冲影响。依托现有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和具备条件的开发区(园区),加大科研攻关力度,选择1—2个集中打造集预防、诊断、治疗产品生产一体化的生命安全产业园,积极争取国家关键物资生产能力布局。

(三)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第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尽快下达2020年产业类中央补助资金和提前下达2021年补助资金,并向四川倾斜;提前安排省级2020年度产业类财政专项资金。经行业主管部门认定,省市两级财政将今年一季度增值税、所得税地方留存部分可全额补贴给受疫情影响重大的行业特别是中小企业。

第二,加大税收支持力度。因疫情原因导致企业发生重大损失,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重大影响,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经税务机关核准,可申请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对因受疫情影响办理申报困难的中小企业,由企业申请,依法办理延期申报。对确有特殊困难而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企业,由企业申请,依法办理延期缴纳税款,最长不超过3个月。

第三,加大金融贷款贴息支持力度。增加贴息资金规模,改按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实际获得贷款利率的50%给予贴息,确保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低于1.6%。对于小微企业要确保2020年信贷余额不下降、融资成本不上升,特别是重点领域和资金困难的中小企业,在原有贷款利率水平上下浮10%以上。降低社保成本。

(四)进一步降低企业各类成本

第一,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企业,亏损结转年限在现行结转5年的基础上,再延长3年。对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为扩大产能新购置的相关设备,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第二,鼓励企业保质保量增加紧缺的重点医疗防控物资生产。对企业多生产的重点医疗防控物资,全部由政府兜底采购收储。因疫情原因,导致企业发生重大损失,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重大影响,确实无力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中小企业,经批准后允许延缓3个月补缴社保费,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对受疫情影响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经有关部门认定后,返还标准可按6个月的企业及其职工应缴纳社会保险费50%的标准确定,政策执行期限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第三,鼓励商务楼宇、商场、门面等各类市场运营方为中小企业减免房租。对采取减免租金措施的企业和个人在各类评先争优活动中给予倾斜支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