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2024年单位预算   2022 年度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决算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2023年单位预算   2021年度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决算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2022年单位预算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决策咨询成果 > 决策咨询信息 正文

2020年第2期(总第96期)战“疫”决策关键词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年02月10日   

智库报告

决策关键词




专家视点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与政策建议

关于加强我国生物安全战略的几点建议

应对疫情考验,推进应急管理队伍能力建设的10条对策建议

疫情防控中塑造稳定舆论环境的五个关键词


战“疫”决策关键词

四方责任

北京市要求,严格按照“四方责任”要求,落实好属地责任和部门责任,强化单位责任,依法规范个人防控责任,建立全社会共同防控体系,充分发挥联防联控机制作用。要统筹医疗资源,完善诊疗方案,全力抓好患者救治。要关心和保护好广大医疗卫生人员,做好防护设备配置、防护措施落实。

两个闭环

上海市强化坚持“三个全覆盖”“三个一律”“三个强化”。“三个全覆盖”,即推动入沪人员信息登记全覆盖、重点地区人员医学观察全覆盖、管理服务全覆盖;“三个一律”,即对进入上海的人员一律测量体温、对来自重点地区的人员一律实施医学观察、对其他外来地区人员要求由其所在单位一律申报相关信息;“三个强化”,即切实强化属地责任、强化社区管控和社会动员、全面落实辖区防控举措。

要着力形成两个闭环,即加强多源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让信息的汇集、推送、核查、反馈形成闭环;对交通道口等途径发现的重点人员,按照规范开展排查、分类管理,让转送至医疗机构、进行居家或集中隔离观察的全过程无缝衔接、形成闭环。

战区制、主官上

天津市提出,要进入战时状态,落实战时机制,严防死守、严密防控,坚决打赢这场特殊战役。各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落实战区制、主官上工作机制,以战时状态、战时思维、战时工作方式做好应急管理处置工作,统筹调集医疗资源、防治物资、人员力量,织密严防严控责任网、工作网,做到辖区管控无盲区、无遗漏。

各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属地防控第一责任人,要坚守战区、靠前指挥。区级领导要实行包街道(乡镇)责任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建立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和部门分工明确、衔接有序、高效运转、执行有力的联防联控体系,一级抓一级,做到落实责任不留空白、不留死角,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横到边、纵到底。

四个工作面、两大保障

重庆市强调,全市上下要持续加大防控工作力度,进一步抓好“四个工作面”和“两大保障”。

一要持续加大病例感染源、传播面管控力度,对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加强流行病学调查,毫不放松落实集中隔离和居家医学观察措施,坚决隔断传染源、切断风险源。进一步落实好四个集中的要求,强化专家团队对危重症患者一对一救治,充分保障医疗力量和资源。

二要持续加大交通流动性管控,对各类通道关口继续严防死守,优化公共交通运行,强化主城区流动性管控,同时保障好疫情防控物资和居民基本生活物资运输绿色通道畅通。

三要持续加大社会排查力度,深入开展滚动排查,推动第二轮大排查更有效地入单位、入家庭,精准核查、全面排查,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严格落实分类管理的防控措施。

四要持续加大全社会的宣传防控力度,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让防控知识入户入脑入心,增强家庭防控意识,坚决防范和杜绝因各类家庭聚集性活动和各类群众性活动造成的传染现象。

五要持续加大物资保供力度,进一步加强医疗防护物资的生产、调度和分配,切实保障居民生活物资供应。

六要持续加大防控责任传导力度,继续压紧压实领导责任,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继续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导,科学研判疫情形势,精准调度各行各业各方面力量,确保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要严明纪律,加强监督,严肃追责问责,督促各级干部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八个坚持八个到位

河北省提出“八个坚持八个到位”明确要求:坚持政治站位和人民利益至上,确保组织领导到位;坚持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确保思想认识到位;坚持群防群治和联防联控,确保全面排查全覆盖和有效防控工作到位;坚持精准认定和分类施策,确保科学救治和零感染、无死亡到位;坚持合理设置隔离点,确保疑似患者和与发热患者密切接触者全部在隔离点隔离到位;坚持救治和防控保障优先原则,确保各类治疗药品、防护设施设备落实到位;坚持统筹协调和据实报告信息,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坚持严格监督执纪和从严管理,确保检查考核和责任落实到位。

另外,河南省要求,疫情防控工作务必做到“十个坚决到位”:各项措施落实要坚决到位,重点人群管控要坚决到位,重点地区管控要坚决到位,大型活动管控要坚决到位,预防控制要坚决到位,医疗救治要坚决到位,信息报告要坚决到位,物资保障要坚决到位,舆情引导要坚决到位,责任落实要坚决到位。吉林省则提出严格做到“七个到位”:排查管控到位、隔离救治到位、社会防控到位、医院防护到位、物资保障到位、宣传引导到位、群防群治到位。

三线作战、四后预案

山西省坚持“三线”作战,做到精准施策、精准防控、精准医治。一要严把警戒线,严格落实“五严五防”各项措施,迎战“双返”高峰,压实“双防”责任。二要严把生命线,按照“四集中”原则,发挥好定点医院作用,切实提高救治效果和水平。三要严把保障线,合理配置医疗队伍梯队,关心医务人员身心健康,依法从重从快处理“医闹”事件,切实保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

此外,全面落实假期后、上班后、复工后、开学后“四后”防控预案,组织好“错峰”“错行”“错时”工作,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八大管控机制

面对即将到来的“返岗、返工、返学”高峰节点,浙江省要求以铁的决心、铁的纪律、铁的措施落实“八大管控机制”:

一要严格落实重点人群动态管控清单发布机制,实施动态管控。

二要严格落实集中硬隔离+居家隔离硬管控机制。

三要严格落实出入口受控进出机制,逐一筛查登记,逐一管控到位;强化省、市、县、乡(镇)、村(社区)五级联防联控,坚决杜绝重点人员在省内跨区域流动。

四要严格落实属地管控军令状机制,层层下达管控清单,层层落实管控任务,确保管控措施到人、管控责任到人。

五要严格落实跨区域失管漏管脱管通报机制,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互通、闭环管控。

六要严格落实管控力指数发布机制,精准评估一个区域的领导力和管控力。

七要严格落实周边区域防控工作相互监督机制,促进区域间协同防控。

八要严格落实暗访督查、典型案例发布和快速问责机制。

四个一

广东省全面落实“四个一”应急处置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加强联防联控,形成疫情防控工作强大合力。“四个一”机制包括:

一把手负总责,即各级各单位主要领导要靠前指挥,组织统筹推进本辖区、本系统、本单位疫情防控工作,领导班子成员要分工包片、下沉一级,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组建一套专班,即各级各单位要立即成立疫情防控工作机构,健全工作机制,实行一日一调度、一日一报告、一事一处理,确保防控工作有序、有力推进;

制定一个方案,即明确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确保责任和措施到岗到人。要树立底线思维,制定完善预案,做到有备无患;

统一一个口径,即建立健全情况报送机制,及时准确掌握情况,不得瞒报、漏报、迟报。

陕西省救治工作也可归纳为四个一

一个救治方案。按照国家第四版诊疗方案,科学制定救治方案,实行一人一案、科学施策、精准救治。

一组救治专家。制定省级专家包市制度,把全省72位专家,分成11组,确保每个地市都有1组专家指导。每组专家涵盖呼吸、重症、院感、检验、影像、中医等专业,对包抓地市的定点医院进行点对点指导。

一个会诊系统。及时建立了医疗救治视频会诊系统,实现了省医疗救治组、省级专家与各地市救治指挥部门及每个地市定点医院的实时动态互动,提高了指挥、治疗效率。

一套转诊流程。出台了陕西省患者转诊流程,规定确诊病例全部上转到省市级定点医院,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全部上转集中在唐都医院救治。

四个一级

江西省强调全省上下一定要以一级的责任、一级的标准、一级的状态、一级的措施落实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力以赴、科学有序地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要强化一级的责任。省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要加强科学研判,强化科学调度。各地各部门要有令即行,严格落实好指挥部的各项指令。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坚守岗位,一线担当、一线指挥、一线负责,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严明纪律,严肃查处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严肃查处落实不到位、防控不力、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漏报瞒报的行为。

要树立一级的标准。以对人民生命健康极端负责的态度,以打硬仗打大仗的标准,强化预研预判,强化医疗、物资、人员的配备准备,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用而无备。

要保持一级的状态。疫情防控退无可退,要坚决克服侥幸思想、懈怠情绪,以背水一战的决心、迎难而上的勇气坚决打好这场硬仗。要做好舆论宣传引导,让广大一线干部和人民群众掌握形势、了解情况,以必胜之信心激励军心、安定民心。

要细化一级的措施。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信任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三防三查三加强

安徽省坚持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严防死守、严格管理、严明责任、严防扩散,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一要做到“三防”,即防控措施要到位,防止开展大型集会、人员密集活动的管控措施要到位,防控意识要强化到位。二要做到“三查”,即查输入性传染源,查发热人员,查未登记、有风险的隐匿人员。三要做到“三加强”,即加强定点医院、定点医生和基层工作力量,强化专业救治团队和专家力量等医疗救治准备。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与政策建议

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

一、影响

(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需求和生产骤降,投资、消费、出口均受明显冲击,短期失业上升和物价上涨。防控疫情需要人口避免大规模流动和聚集,隔离防控,因此大幅降低消费需求。工人返城、工厂复工延迟,企业停工减产,制造业、房地产、基建投资短期基本停滞。

(二)对中观行业的影响:餐饮、旅游、电影、交运、教育培训等行业冲击最大,医药医疗、在线游戏等行业受益。房地产行业暂停销售活动。建筑业、金融业、农林牧渔等行业受波及。

(三)对微观个体的影响:民企、小微企业、弹性薪酬制员工、农民工等受损程度更大。

(四)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短期利好债市,利空股市(医药、在线娱乐除外),但中期仍取决于经济基本面和趋势。

(五)长期影响:政府治理将更透明,生产生活业态将朝着智能化、线上化发展,风险中酝酿机遇,或将催生新的业态。

二、政策建议

一)财政政策是关键,加大减税和支出力度。一是加大疫情相关财政支出,扩大研发、救治、防疫物资、一线医护人员补助的财政兜底范围。二是适当减免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部门尤其是交运(民航、公路客运、水路客运和出租汽车)、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的增值税,亏损金额抵减盈利月份的金额以降低所得税。三是进一步降低社保缴费率,养老、医疗缴费率可分别降低1和2个百分点,降低企业负担。四是给予企业部分受疫情影响期间受损行业的财政贴息,可暂定一个季度。五是对参与疫情防治工作的卫生医务人员提供临时补助。病人疫情治疗相关费用一切减免。补贴并保障低收入人群和前期失业人员的生活水平不因疫情受影响,提前防范可能的失业潮引发的社会稳定问题。六是对参与捐赠的企业和个人行为予以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抵扣,不受目前企业所得税税前利润12%限额的约束,鼓励社会捐赠。七是扩大赤字率至3%。当前财政收支矛盾大,且2020年以收定支,财政收入下降,疫情防控支出增加,属预计外的支出,为避免挤压其他民生和稳增长支出,有必要扩大赤字。八是提前做好基建项目储备,疫情过后大搞基建减税,对于人口流入地区的都市圈城市群可以进行适当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交运、教育、医疗等行业的投资,以刺激需求、稳定就业、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和提高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

(二)货币政策要适度降准降息,给予特殊时期还本付息延期支持,鼓励但不强制商业银行对主要疫区湖北下降利率,对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信贷支持。鼓励各大保险公司畅通保险赔付流程。

(三)在主要疫区和特大城市探索灵活办公机制、错峰上下班,发展线上和智能化办公,避免人流交叉感染。

(四)尽快恢复生猪、家禽类饲料的供应和物流系统,避免生猪、禽类因饲料供应和销售受阻而大面积扑杀产生新的疫情。

(五)兼顾企业和员工利益,落实员工带薪休假制度的同时,延长的假期及推迟开工的期间内按一定比例支付基本薪酬而非强制工资,减少企业因负担过重而在复工后加大裁员的现象。

(六)强化信息公开透明、加强舆论监督,强化官员问责,表彰抗击疫情战斗英雄,完善应急医疗体系,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从传统的思路转移到的思路。

(七)大力补齐医疗短板,改革医疗体制,放开市场准入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和改善工作环境,提高财政支出中医疗等民生支出占比。

关于加强我国生物安全战略的几点建议

中国科学院成都科技情报文献中心张志强:当前,我国正面临巨大而现实的生物安全挑战,加快制定我国的国家生物安全与生物防御战略,是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保障民族核心利益、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必然要求。参照各国国家生物安全战略的要点,结合我国在抗击SARS、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实战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我国生物安全战略规划工作应重视如下方面:

一、制定国家中长期生物安全战略规划和五年行动计划

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战略体系。全面深入研究全球生物安全环境、形势、挑战等,深入分析我国国家生物安全的基本状况和基础条件,明确我国生物安全(包括粮食安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方面存在的严重短板与不足,以“健康中国”为根本目标,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生物安全战略规划》和五年行动计划,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

二、全面建立和完善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国家生物安全委员会,明确将生物安全列为国家安全战略的优先事项,建立多个相关政府部门的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尽快完善和推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聚焦生物安全领域主要问题,保护我国战略生物资源安全,保障人民健康和社会安定,防范和禁止利用生物及生物技术侵害国家安全;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刑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惩治执法力度,严厉杜绝野生动物非法贸易和食用;定期开展国家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和战略研究,认真研判可能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并作出工作部署。

三、长期稳步推进多学科基础研究和协同创新

构建国家生物安全协同创新体系。生物安全领域的基础研究是国家生物安全战略的关键科学支撑。充分认识和理解人类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夯实动植物科学、微生物学、病毒学以及各类组学等基础研究;推动现代生物技术、诊断技术和治疗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加强传统医药和现代医药的创新研发,推动动植物疫病学、兽医学等学科发展。面对重大新发突发性公共卫生安全风险,促进发挥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传染病学和重症医学的实战协同作用;重视流行病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研究与实践。做好人类遗传资源和相关数字序列信息保护工作。促进大数据、5G通讯、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提高生物安全风险科学防控与治理水平。

四、着力提升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与治理能力

构建国家生物安全全方位治理体系。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多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城市与乡村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建立常态化的重大流行性疾病监测预警机制和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常态化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加强流行病学数据收集与信息共享。提高公共资源配置和卫生系统运行效率,建立医疗资源战略储备和应急供应水平,完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急管理效率和水平。提高公众素质教育、舆情监控与引导,加强全社会警惕与防范,提高全民应对意识与行动自觉。

应对疫情考验,推进应急管理队伍能力建设的

10条对策建议

首都科学决策研究会:

一、构建全灾种、全领域、全覆盖、快响应、大应急的综合救援力量体系

(一)尽快建立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坚持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加充分,围绕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把各种风险和疫情防控工作做得更加周全,打好主动仗。完善综合性应急救援领导指挥机构,统筹各专项指挥部和相关部门职能,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重大灾害事故预警响应、应急处置、领导指挥体系,分灾种制定完善应急响应程序和预案,明确各类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调度、隶属协同关系,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国家应急能力体系。

探索建立健全重大灾害评估机制和事故调查机制,将调查重点推进到关注风险、政策、制度、标准、技术、能力建设等深层次问题,从血的教训中深度学习反思,把事后学习的经验教训反馈到事前的风险防范中去,真正全面地提升应急管理的系统性水平。建立健全应急救援联动协作联席会议、会商研判、情况通报、新闻发布等工作机制,密切地区之间、部门之间、条块之间、军地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形成“大应急”合力。

(二)强化应急队伍集成化配置

在完善统一高效的国家综合应急管理指挥体系的同时,给地方政府在应急管理体系设计方面留出充分的创新空间。给予市县层面应急管理部门在体制机制设计方面更大的自主创新空间。切实加强地方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整合优化基层站所,健全乡镇(街道)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加强国家综合性救援力量建设,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完善机制提升能力的重要机会,采取与地方专业队伍、志愿者队伍相结合和建立共训共练、救援合作机制等方式,发挥好各方面力量作用。加快建立以专业应急队伍为骨干,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为中坚,部队、武警、民兵预备役组成的应急队伍为突出力量,其他应急队伍为补充力量的应急队伍体系,提升核心救援能力。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全面掌握多种突发事件救援处置技能方式,形成应急队伍集成化配置,及时与卫健等部门互通信息,切实做好专项预案的衔接,确保有限的救援资源最大化利用。

(三)加强应急救援专业人才库建设

按照“防灾—减灾—救灾—重建”的链条进行遴选,建设一支专业齐、数量足、能力强的应急处置专家团队。根据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应急救援专家组,强化疫情防控点医疗机构和集中隔离点消防安全技术指导专家队伍配置,从建筑材料、平面布局、安全疏散、消防设施等方面入手,提供消防安全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守住生产安全基本盘。强化现场处置工作,结合疫情防控,适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教育培训及学术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应急救援理论水平。

二、强化应急救援队伍战斗力建设

(四)转变实战训练模式

紧紧围绕适应综合救援新常态,狠抓备战意识养成,强化遂行综合保障,推动执勤训练模式从处置“单一灾种”向“全灾种”转型,加强应急应战训练,突出以战领训,加强实战化训练,加强使命课题专攻精练,把每一个单兵、每一型装备、每一类救援要素训到位。完善检验评估体系,用实际检验救援方案、救援指挥、救援力量、救援保障。常态化开展专业技战术训练和实战拉动演练,分领域、分层级、分区域、分专业组织开展特种灾害救援技能比武。

(五)提升救援队伍信息化、智慧化水平,向科技要战斗力

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强化信息联动共享,整合提升应急管理系统平台效能,全面整合消防接触警系统、消防信息直报系统、消防实战指挥平台等各类信息平台资源,实现数据整合共享,达到“网络通、系统通、数据通、应由通”目标。

全面整合防汛抗台、森林防火、地质灾害、消防救援、安全生产等平台数据,开发数字化、智能化、痕迹化、可视化的“应急云”智慧信息平台,依托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提高防护用品、生活用品及物资的生产组织、供应、采购和调拨等的协调管理效率,为疫情防控防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创新“互联网+应急管理”监管新模式,为应急救援提供科技支撑。

(六)提高救援专业化水平,打造尖刀和拳头力量

经常性开展应急救援专业技术培训,抓好专业训练,不断提高专业应急救援能力。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建设重点抢险救援领域应急专业救援队。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打造应急救援的尖刀和拳头力量。优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布局,扩大单支应急救援队伍的有效保障范围,提升其能力,同时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拓展应急救援服务行业领域,积极推进行业领域专业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细化和明确由宾馆饭店、培训中心、疗养院等改造而成的临时医院建筑防火标准,做好服务、支撑和保障工作。

(七)强化应急救援队伍装备技术支撑,向装备要战斗力

加大先进适用装备的配备力度,尽快完善装备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及装备配备标准,解决技术需求问题,逐步为应急救援队伍配备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装备。探索把人工智能与救援设备有机结合,实现救援设备智能化。按照“全天候、全地域”应急通信保障需求,建强各级应急通信保障队,配齐关键通信装备,狠抓实战指挥平台等重点建设,建立直调直报、前突通信、跨区域增援机制和“互联互通、扁平可视”的指挥通信网络。

三、完善应急队伍联防联控联调联战运行新机制

(八)构建应急救援联防联控联调联战工作机制

进一步做实做细社区应急和防控工作,把应急队伍建设和应急能力提升与基层社区工作结合起来,更加突出社区应急的重要意义。强化属地责任、强化社区管控、强化社会动员,做实社区力量,层层压实责任。强化社区联防联控,将失管小区纳入社区防控体系。培育和提升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构建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的制度安排,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地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的巨大潜力。

探索建立各类应急队伍及装备统一调度、快速运送、合理调配、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经常性地组织开展联合培训和演练,形成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合力,发挥应急队伍的整体作用。组织各应急救援队伍开展专业化比武竞赛和联合救援演练,实现不同力量之间的无缝隙对接,提升联合作战能力,确保灾害事故发生时形成救援合力,快速有序、科学高效处置,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和影响。强化跨区域增援、远程力量投送、远距离行进、长时间作战的救援和保障能力。

(九)强化救灾物资快速调拨响应和防控物资保障

通过信息化手段管理和调度救灾物资,将新区救灾仓库物资录入“应急资源全流程一体化保障系统”,通过“应急在手”APP随时查看和调度新区救灾仓库物资。第一时间摸清应急保障物资库存及销售情况,建立和完善应急物资录入“应急资源全流程一体化保障系统”,实现应急救灾物资一键可知、一键调度。强化疫情防控期间重要交通要道口和应急值守站点的棉被、折叠床、帐篷、大衣、毛毯等调运和后勤保障能力。

规范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参与应急救援机制。突出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配合有力、社会参与,引导民间志愿应急救援力量规范有序发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以提高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水平。在人员密集场所、重点部位分类组建社会化志愿队伍,切实发挥社会化应急救援的补充辅助作用。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救援准入、补偿、奖励等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应急救援中的作用。积极做好应急装备、物资、食品、防护设施等保障,保持备战状态,细化各类预案,确保第一时间能够支援及应对处置当前疫情防控及各类灾害事故。

(十)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应急指挥体制、部门管理体制、安全监管和执法体制

结合这次疫情防控,进一步深化乡镇(街道)事业站所整合,建强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多渠道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积极发展应急产业。找准重大风险,善于运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创新风险隐患举报机制,探索建立“吹哨人”和内部举报人制度。同时,做好基层应急指战员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

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做好相关医疗、防疫物资、药品的采购和储备,优先发放到一线指战员手中。要安排好疫情防控期间基层指战员的日常生活,规范队伍食品保障渠道,确保指战员饮食安全,保证指战员身心健康、队伍士气高涨,时刻做好投入应急救援工作的各项准备。

疫情防控中塑造稳定舆论环境的五个关键词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郭丹:打好战,唯有良好的舆论环境,才能最大程度地消除社会恐慌、增强社会信心、凝聚社会共识,筑起群防群治的钢铁长城。我们可以围绕百姓心”“主导权”“领导权”“法治力”“开放性五个关键词,全力以赴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遵循百姓心,围绕公众需要发布信息

舆论引导首先要以同理心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精准研判、精准回应,尽可能全方位、滚动式、各方面做好为老百姓答疑解惑的宣传工作:一是知识科普,让公众都知道自己怎么做,掌握抗击病毒、应对疫情的正确方法;二是政策解读,让公众全面充分地了解各地各部门怎么做,正在采取的措施、已经出台的政策;三是抗疫进展,既包括疫情发展的最新情况,也包括医疗救治、技术研发的最新进展,增强百姓对抗击疫情的信心。

掌握领导权,形成正面舆论强势

舆论工作必须强化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任何时候官方的权威声音都不能缺席,既可以培育官方媒体发声,也可以与权威媒体合作发声,还应当充分借助有公众影响力的技术权威、专业权威发声,通过主流网红的影响力和权威媒体的号召力拓宽主流,疏导支流,强化正面的宣传引导。

争取主导权,官方信息跑在最前面

舆论传播具有首声效应,谁先发声,谁就掌握了舆论的主动权和定性权。宣传部门、权威医疗机构和官方媒体要充分利用直播、视频、数据图片等形式,用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信息,让老百姓以事实和科学为依据,在海量信息中形成准确研判,加强自我保护,增强社会信心,积极配合防疫的各项工作任务。

放大法治力,严厉打击虚假信息

任何虚假信息,不管主观是否存在恶意,都极易造成社会公众的巨大恐慌,影响社会稳定。疫情当前,只有靠法治的威慑力,才能保障公众舆论的谨慎和定力,让社会各界形成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的共识和自律,激浊扬清,正本清源,凝聚社会正能量。

保持开放性,回应社会各界关切

成熟的舆论环境必然是兼容并蓄的,要充分倾听、开放回应社会各界关切。“开放性”一方面允许问题追溯和工作意见,一方面支持自媒体与主流媒体互动,一方面回应国外舆论的不同声音。正是这种开放性,增强了主流舆论的公共性,有利于形成舆论引导的公信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