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2024年单位预算   2022 年度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决算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2023年单位预算   2021年度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决算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2022年单位预算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决策咨询成果 > 决策咨询信息 正文

2019年第6期(总第94期)瞩目之地 高光时刻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年01月01日   

瞩目之地 高光时刻

——聚焦31省(区、市)70年经济社会发展新闻发布会

   编者按: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务院新闻办从528 日起举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省(区、市)的主要负责同志介绍 70 年来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瞩目之地 高光时刻》结合相关报道,深度聚焦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亮点、特色举措、创新思路,现将原文摘编,供参阅。


北京四大重点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一是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中国精神成为首都城市的鲜明底色。着力推进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城市治理,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和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全过程,努力建设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最好的城市。

二是倾力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使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大力推进故宫、天坛、颐和园、周口店遗址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推进中轴线申遗和老城复兴,推进胡同和四合院、会馆、名人故居等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保护建设,着力构建历史文脉与生态环境相互交融的城市空间结构。

三是着力提供品位高、覆盖广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使市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国家大剧院、首都博物馆、北京图书大厦成为文化地标,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即将开工建设,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将于后年向公众开放。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网络视听、电子竞技等新业态不断涌现,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日益健全。

四是着力推进文明交流互鉴,使大国首都文化影响力日益扩大。着力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全力保障国家主场外交活动,办好重大文化活动。“欢乐春节”“北京之夜”“北京周”等文化活动走向世界各地,北京已成为展示大国文化自信的首要窗口。

天津2019年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做好八方面工作

一是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深入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大力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4个主导产业,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全年先进制造业比重达到65%以上。

二是构建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力争再创3040家绿色工厂和12家绿色园区。推进工业能源管控中心建设,推行能效水平对标达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三是打造新型产业创新体系。在人工智能、合成生物等领域加快培育,全年创建12家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全年新认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以上。

四是开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格局。构建“一核多园”的产业布局,打造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新高地。实施30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投资153亿元。

五是实施智能制造攻坚年行动。推动与四大运营商的战略合作协议落地,形成一批5G试点示范。全力打好“1001工程”攻坚战,基本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作。创建60个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实现10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

六是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开展包联帮扶重点企业稳增长工作,紧盯项目投产达产,推动工业项目尽快纳统入库。

七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第一批5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与技术改造项目共527项,总投资4537亿元。市级层面推出新一批80项重大工业项目。建立重点项目库、项目储备库、项目种子库。

八是打造能力强、作风硬的工信队伍。

河北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思路部署

全面落实河北“三区一基地”的功能定位,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城市规模,形成发展的新平台。

坚定不移推进“两翼”建设,辐射带动河北的绿色发展。以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为北京发展新的“两翼”。

河北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节点,在四个片区中有三个片区和北京关系比较密切。

雄安片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高端现代服务等产业,建设高端高新产业开放发展引领区、数字商务发展示范区、金融创新先行区。

正定片区。重点发展临空、生物医药、国际物流、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建设航空产业开放发展集聚区、生物医药产业开放创新引领区、综合物流枢纽。

曹妃甸片区积极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和非首都功能疏解。重点发展国际大宗商品贸易、港航服务、能源储配、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建设东北亚经济合作引领区、临港经济创新示范区。

大兴机场片区河北和北京共同建设。重点发展航空物流、航空科技、融资租赁等产业,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承载区、国家航空科技创新引领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主要举措

规划体系。科学谋划、整体布局,对新旧动能转换形成了30多个规划、100多项具体行动方案的规划体系。

惩戒措施。转换得越快、效果越好,能够得到奖励,如果转换得慢,就进行问责和处罚。

淘汰落后。2017年和2018年,关停散乱污及落后产能企业近十万家,同时淘汰了一些区域布局上不合理的企业。

升级换代。重新认定 80 多个化工园区,其他化工园区已经或正在逐步有序退出。

节能减耗。实施“四上四压”,即上新压旧、上大压小、上高压低、上整压散,促进存量变革、增量崛起。

主要成效。新动能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6年的39%提高到2018年的48%,“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6年的20.7%提高到2018年的25%左右。

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五大计划”行动方案

一是国际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拓展计划。以建设徐州国际陆港、连云港区域性国际枢纽海港、通州湾长江新出海口、苏南区域枢纽机场等项目为重点,加快推动沿海、沿江、沿新亚欧陆海联运三大通道基础的互联互通,打造综合性立体化国际大通道。

二是国际产能合作深化计划。对接市场需求,实施50个总投资790多亿元的合作项目,培育和壮大跨境产业链,推动本省国际产能合作规模和质量走在全国前列。

三是重点合作园区提升计划。加快推进20多个总投资470多亿元的境内外合作园区建设重点项目,做大做强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等境外园区,做精做特国家赋予江苏的中韩、中以、中德等国内省级合作园区。

四是人文交流品牌塑造计划。完善交流机制,加快建设老挝苏州大学等7个境内外人文交流重点项目,打造留学江苏、健康江苏、赛事江苏、友好江苏等特色品牌。

五是丝路贸易促进计划。力争到2020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能突破1500亿美元,占全省比重提高到25%

浙江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一、以政府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发展

(一)掌上办事

浙江省整合81个部门的政务服务APP,打造全省省市县一体化的“浙里办”APP。该APP汇聚了325个高频的便民应用,既包括公积金提取、看病就医、交学费等一些小事,也包括企业开办、税费缴纳等“创业大事”。

(二)掌上办公

浙江的公共信用系统中5类主体——企业、自然人、中介单位、事业单位和各级政府都已上线。上线运行的信息查询、联合奖惩等核心功能已经开通。

目前,浙江在掌上办公平台启用的“浙政钉”活跃用户有121万。“浙政钉”围绕经济运行、市场监管等五大履职领域和一些重点应用,开发了21个重大的数字化转型项目。

二、打造“三区三中心”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

(一)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区

通过数字产业化来形成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大华等一批世界级企业在引领、带动整个数字产业化发展。围绕数字产业化,创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特色小镇,聚焦产业的高端要素来加快发展。

(二)产业数字化示范区

以“机器人+”“互联网+”“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SupET平台赋能传统产业。全省规上工业劳动生产率,因为数字经济赋能,从2013年的人均16.78万元提高到2018年的22.5万元。

(三)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

从政府制度供给层面,包括人才新政、科技新政、政府和社会一起共同构建数字经济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四)数字技术创新中心

浙江省委、省政府成立之江实验室,把浙江大学和阿里巴巴的优势,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此外,还有阿里达摩院和一批若干个企业参与技术研发。

(五)新兴金融中心

在海港、陆港、信息港、航空港“四港联动”基础上不断发展新兴贸易。一是加快发展杭州、宁波、义乌等跨境电商综试区;二是加快推动电子世界贸易平台在全球布局,以阿里巴巴为主,政府也积极推动;三是支持杭州建设新零售标杆城市。

(六)新型贸易中心

推动数字经济和传统金融业相结合,聚焦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推动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上海建设自贸试验区新片区

一、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定位——特殊经济功能区

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要对标国际上最具竞争力的自贸区来探索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更加开放的政策和制度,进行有差别的探索,进行更大的风险压力测试,建设更具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新片区要在探索实施投资与贸易便利化的同时,更加聚焦投资与贸易的自由化,进行更加开放的政策与制度的创新与突破,着重考虑在投资经营的便利、货物的自由进出、资金的便利流动、运输的高度开放、人员的自由就业、信息的快捷便利等方面来探索创新突破。同时,还要对标国际上的通行规则来探索更具竞争力的相关税制安排。

二、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总体方案最大亮点——“五个自由”

支持新片区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等为重点,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一)实施公平竞争的投资经营便利

实施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在电信、保险、证券、科研和技术服务、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放宽注册资本、投资方式等限制,同时,实施高标准的贸易自由化。取消不必要的贸易监管、许可和程序要求等。

(二)实施高标准的贸易自由化

在新片区内设立物理围网区域,建立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作为对标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自由贸易园区的重要载体,在全面实施综合保税区政策的基础上,取消不必要的贸易监管、许可和程序要求,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和制度等。

(三)实施资金便利收付的跨境金融管理制度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借鉴国际通行的金融监管规则,进一步简化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流程,推动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等。

(四)实施高度开放的国际运输管理

提升拓展全球枢纽港功能,在沿海捎带、国际船舶登记、国际航权开放等方面加强探索,提高对国际航线、货物资源的集聚和配置能力。逐步放开船舶登记、船舶法定检验等。

(五)实施自由便利的人员管理

放宽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从业限制,在人员出入境、外籍人才永久居留等方面实施更加开放便利的政策措施。建立外国人在新片区内工作许可制度和人才签证制度等。

三、“50条”促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

8月30日,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见》,提出包含人才、税收、住房、土地规划、产业集聚、交通网络建设、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等50条具体举措。

(一)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

为集聚海内外人才,“50条”特殊支持政策提出,将缩短新片区“居转户”年限。其中,对符合新片区重点产业布局的用人单位的核心人才,“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3年。

(二)实施税收支持

对新片区内符合条件从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的企业,自设立之日起5年内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新片区工作的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部分给予补贴。

(三)加大规划土地政策支持力度

上海有关方面将编制新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对新片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实行市级单列,与减量化指标脱钩;提高新片区工业、研发用地容积率;探索实行混合用地、创新型产业用地等政策,推进工业、研发办公、中试生产等功能混合。

(四)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将支持新片区具有条件的大学加快建设一流学科;支持上海优质教育集团在新片区开办分校或合作办学;支持引进高水平国际学校;支持境外医疗机构在新片区办医;支持市级医疗机构在新片区发展特色专科。

黑龙江从“办事不求人”来推动营商环境这个大课题

从老百姓办事不求人开始。“办事不求人”提出以后,政府各个部门就相继落实怎么办事不求人,比如提出上学不求人、看病不求人、办证不求人、打官司不求人等,各部门都来落实。比如教育部门提出上学不求人,从“四零”抓起,就是“零择校”“零择班”“零择位”“零指定”。

用“放管服”倒逼不求人。下放审批权力,转变政府职能,对一些重点企业采取了“承诺即开工”,不用再去一个个跑,一承诺就开工。通过在哈尔滨新区实行的“办证即营业”、在大庆首推的现已在全省推广的“首席服务官”制等举措,倒逼不求人。

通过“键对键”实现办事不求人。要求90%的事拿到网上办,通过“键对键”减少“面对面”。8%-9%需要到办事大厅窗口办的事要做到“一次办”,留下1%左右的事由政府职能部门出面“我帮办”。

依法推动办事不求人。要依法理旧账。对于完全合法合规的,就依法兑现。对于有可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也要依法解除,解除以后涉及赔偿问题,也必须回到法治轨道上来解决。

吉林营商环境建设的“一二三四”

一、一个目标

坚持以增强市场主体和群众满意度为标准,加快打造“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政策最好、审批最少、手续最简、成本最低、服务最优、办事最畅、效率最高”的最佳投资地和最优营商环境省份,进入中国各省份第一方阵。

二、深化两项改革

坚持以制度创新为重点,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先导,线上“数字政府”“吉林祥云”与线下“实体大厅”“办事窗口”建设相结合深化最彻底的“放管服”改革和最高效的“只跑一次”改革,推进流程再造、事项减量、审批简化、证明减少、环节压缩,该取消的取消,该简化的简化,该下放的权力下放到离群众、离企业最近的地方,做到科学放权。

三、强化三个保障

一是组织保障。省、市两级政府都建立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全国唯一),把营商环境相关事务合到一个局协调,最后建设“数字政府”,能在网上办的都放在网上办。

二是监督保障。在全省聘任1万余名软环境监督员,设立1千余个企业监测点,举全社会力量监督软环境建设。出台关于加强政府监管工作的意见,形成“1+41”的监管体系。

三是立法保障。出台了《吉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优化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提供法律保障。

四、取得四个成效

一是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由过去11天压缩到3个工作日。二是提高办事工作效率,2018年全省不动产登记工作效率排名全国第2位,年内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三是提前营商环境位次,2018年国务院大督察首次对营商环境做评价,吉林在全国排在第12位。四是增加企业市场主体,上半年为企业和个人实际减税降费103亿元,全年可达312亿元,今年上半年企业类市场主体增长了14%

辽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全面振兴关键之举

一、构建一整套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框架

2016年颁布实施了《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这是全国省级层面第一部营商环境法规。2017年成立全国第一个省级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

二、实施一系列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

组建省政务服务中心、省(中)直37个单位471项审批事项进入中心进行集中办理,建设覆盖全省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开通了8890综合服务平台。

大力推进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让数据多跑路、企业群众少跑腿。

2018年,省直部门行政职权精简18%376项证照实现即办即取,一般性经营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3.5个工作日以内。

2019年,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将压缩到90个工作日以内,省级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不动产登记5天办结,10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三、出台一揽子利企惠企的务实举措

全面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2018年减免税费1390亿元。

今年小规模纳税人“六税两费”均按最高上限减征,社保费率全省统一由20%降到16%,一步降到位。

出台23条政策举措,对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给予不同程度的资金奖励。

出台8条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双招双引”,从放宽外资市场准入、保障项目建设用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全面实施“项目管家”制度,从项目洽谈、签约、落地到投产、达产,为重点项目全程提供“一对一”“店小二”式优质服务。

四、整治一大批影响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

2018年以来,先后开展“纠四风”“办事难”等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整治“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等突出问题。

着力整治政府失信行为,要求全省各级政府厚植契约精神,注重践信守诺,新官必理旧账,决不能欠新账,政府作出的承诺必须坚决兑现,政府作出的部署必须落实到位。

福建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

一、福建三大绿色惠民模式

(一)“赎买+生态补助”

按照生态公益林的补偿办法,每年给原来商品林的林农们一定的补偿金,年年给。这样,因为不是一次性赎买,政府有能力承担。这样既弥补了林农的经济损失,也加快了商品林转化为生态林的进度。

(二)“赎买+合作经营”

把赎买的资金转化为林业合作社的发展资本,不直接给到一家一户,或者给了一家一户之后,再组织林业合作社,作为合作社的资本金,把森林保护下来,通过这笔资本金,开拓新的生财门路、生产门路。

(三)“赎买+改造提升”

政府补贴林农改造,按商品林转化为生态林进行赎买,赎买的资金,其中一部分用于改造提升林分结构、林下结构。福建原来有很多生态效益比较低小的单树种的针叶林,需要按一定年份进行采伐、改造。同时林农要负责按照新林分、林下结构要求、改造要求补种新树种。

二、福建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创新做法

(一)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通过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的赎买改革,将禁止采伐的商品林保护起来;通过补偿优化水流域的系统治理。

(二)创新绿色金融

比如“福林贷”,主要针对林权分散、抵押贷款难、权益变现周期长的森林资源特点,由村委会牵头搭建林业合作社,把分散在各家各户的零散林权组合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森林资源资产来获得金融机构贷款。

(三)创新治理运营机制

创新污水垃圾治理机制,以县为单位,将污水、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肥瘦”搭配,整体打包,以投资工程包的形式,向社会公开招投标。

(四)强化责任考核机制

取消重点生态功能区等34个县(市)区GDP考核指标,把考核重点放在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上。

重庆建设“智造重镇”和“智慧名城”

一、致力于重大智能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依托3000多家大数据智能化企业的产业优势,继续壮大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核心器件、网络通信等“芯屏器核网”智能产业集群,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致力于推动智能制造,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把智能制造作为产业创新的主攻方向,推动汽车、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

三、致力于建设智慧城市,加快开启智慧生活新时代

深入挖掘大数据商用、政用、民用价值,更好提供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公共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

四、致力于完善创新生态,加快构建智能化发展的支撑体系

着力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推广和产业发展,聚集高端创新资源,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加快完善体制机制。

五、智慧城市“上云”“治数”“应用”“融合”

重庆市提出围绕“135”总体架构,加快建设城市智能中枢,全面夯实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标准评估和网络安全3大基础支撑体系,大力发展民生服务、城市治理、政府管理、产业融合、生态宜居5类智能化创新应用,推动45个领域123个重点项目建设。

今年,重庆将狠抓“上云”,全面实施“云长制”,打造共享共用共连的云服务体系;狠抓“治数”,贯彻落实政务数据资源管理暂行办法,构建数据安全管控平台;狠抓“应用”,打造智慧城市建设典型示范,建设全市统一App政务服务平台;狠抓“融合”,培育产业发展新引擎,建成中新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

广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着力发展市场主体。广东当前的个体工商户和企业1146万户,其中企业数接近500万户,位居全国第一。形成了电子信息和绿色石化两个产值超万亿元的产业集群,拥有七个千亿元产值的新兴产业集群。

率先发展4K超高清视频产业。从过去的标清1K、高清2K,到现在的4K,给科技、产业和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好处,4K电视机的产量约占全国一半。

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现在工业机器人产量约20%都是广东生产的,2018年工业机器人产量超过了3.2万台套,占全国22%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圳用三年时间率先实现公交车的纯电动化,后来广州实现了,珠海也实现了,这也拉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率先发展工业互联网。鼓励企业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发展能力,特别是工业互联网,广东现有30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在省委、省政府的推动下,将会有1万家企业很快实现上云上网。

大力发展移动通信产业。广东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国的43.9%,华为手机、OPPOVIVO以及苹果手机的生产大部分都在广东代工。

山西开创转型发展新局面

开辟“大通道”。加快铁路、公路、机场、口岸、陆港、互联网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大平台。加快开发区、口岸、综合保税区、无水港等开放平台建设。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达到了66家,规划工业用地面积达到了2750平方公里。

建设“大都市”。按照“一主一副一区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到2035年近800万人口的规模,拉开了太原都市区城市框架,加快建设山西中部盆地城市群,致力于将太原都市区打造成国家区域性金融商业文化科教中心、全国先进制造基地和能源技术创新中心、国际性开放平台与交往中心。

开展“大招商”。制定完善招商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招商图谱,招商引资不再盲目。整合重组驻外机构,发挥商会的“窗口”“桥梁”作用,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组建招商机构,把过去的办事处改成了招商局。

外贸“大提升”。培育外贸新主体,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贸易往来国家和地区达到180个。今年17月份,全省新增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主体371家。

开放的河南更出彩

一、以开放为支撑添活力,把内源性动力和外源性动力结合起来,竞争能力明显提升

树立全球化视野。支持企业最充分参与国际分工、最有效配置全球资源、最大化分享增值效益和最有力提高竞争实力。

加强国际化合作。大力支持国际化制造企业、扶植国际化技术合作和拓展国际化经济贸易,为企业发展拓展空间提供条件。

营造法治化环境。坚决摒弃过去让地让利的特殊政策和免减免查特事特办的保护做法,着力构建法治化政府治理机制,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改善政府公共服务。

二、以市场为导向调结构,把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提高供给效率

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绿色改造、智能改造和技术改造,目前全省已经形成了装备制造、食品两大万亿级产业和以洛阳动力谷、中原电器谷为代表的19个千亿级制造业产业集群。

产能结构调整。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要求,着力于去掉“剩”的,拉长“短”的,增加少的,扩大优的,使供给侧更好地适应需求侧要求,增强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平衡性。

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精密制造、智能制造和品牌制造,一大批高端制造产品成为河南的名片。

三、以创新为途径促转型,把产业链打造和创新链打造结合起来,发展动能明显增强

坚持开放合作汇聚创新资源。突出抓了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一批创新引领型人才、建设一批创新引领型平台、引进一批创新引领型机构。

坚持注重协同增强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金融、军工与民用、国家与地方、产业与院所的“四个融合”,形成了“1+1>2”放大效应。

坚持项目带动增强支撑能力。推行“十百千”重大专项,省级层面实施十大创新引领专项,省市联动实施一百项示范专项,市县为主安排了一千项创新应用专项。

安徽改革创新闯新路

在协同创新上下功夫。整合省内科研单位资源,协同国内外优质创新力量,形成安徽大体量、大协作创新架构。安徽与中科院联合组建了三个研究院(量子创新研究院、能源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都是前沿的重大研究平台。

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针对用人管理自主权、科研成果转化、资金使用效率存在的问题,在编制周转池、科技项目管理、股权分红激励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有效调动了积极性。

在原始创新上下功夫。安徽拥有中国科大、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大科学装置等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像量子通信、稳态强磁场、聚变能、类脑智能等前沿领域实现了“捷报频传”,保持了全球领先优势。

在产业创新上下功夫。坚持“科创+产业”融合发展,每年实施1000个亿元以上重大技改项目,大力推进24个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促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异军突起,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好“芯屏器合”工作:“芯”就是芯片产业;“屏”是平板显示产业;“器”指装备制造及工业机器人产业;“合”是指人工智能和制造业融合。

湖南打造内陆创新开放新高地

加快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做强创新品牌、放大集聚效应、统筹产业布局,打造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

着力打造秀美富饶的大湖经济区,将创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

狠抓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引进创新型企业和先进制造业企业,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小巨人企业,促进产业链和价值链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

扩大区域协作,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实施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构筑好、完善好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加快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共同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互联互通、政策协调、要素流动,力争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

湖北重点做到“三个坚持”

一、坚持“两轮”推动,即科技创新、体制创新

强化科技创新供给。聚焦聚力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大力优化创新资源和创新力量布局,着力推动前沿引领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等的重大突破。

强化创新制度供给。湖北相继出台了“科技十条”“科技创新20条”等系列政策,含金量很高。同时,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省财政筹集100亿元支持科技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园区建设,筹集100亿元支持高校“双一流”和科研院所建设。

二、坚持充分发挥“三个作用”

坚持发挥科技平台引领作用。把重大平台建设得更好,不断增强相关领域的源头创新能力。

坚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把企业作为创新的“台柱子”,大力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

坚持发挥高校科研院所领军作用。着力推动高校科研院所服务湖北经济发展,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引导高校科研院所聚焦重大产业创新。

三、坚持大力培养三大家

大力引进科学家。重点引进一批科技研发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创新团队。

大力培养企业家。鼓励支持大学毕业生留在湖北就业创业,每年毕业生大体上是40万人,现在有70%留下,比例还在逐渐提高。

大力支持投资家。湖北设立首期500亿元的省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以及总规模超过100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江西全面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江西主动把对接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全力打造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重点做到六个对接:

加强通道对接。加快铁路、公路、航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对接。特别是大力推进昌赣、赣深高铁建设。发展海铁联运、多式联运,无缝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

加强产业对接。瞄准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制造产业集群和国际金融枢纽建设,积极承接新兴产业转移和布局,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产业协作区。

加强科技对接。积极对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加强平台对接。高水准办好赣港会、赣深会,复制推广广东自贸区经验,推进各类开发区结对合作,依托香港、澳门地区“引进来”“走出去”。

加强功能对接。深化关检全面融合,推动江西与广州、深圳等地通关一体化建设,实现与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间货物一次通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加强市场对接。充分发挥绿色生态优势和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需求优势,着力建设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和生态康养旅游后花园。

陕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66.58%

一、推进军民、部省、央地融合发展

陕西军工科研单位、部属高校、央企、中央单位科研院所比较多,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已经建成,中国科学院西安科学园加快建设,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投入运行,一批科技成果纷纷落地,全省军民融合企业已经达到1000多家。

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和《若干规定》等政策法规,建立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制度,西北首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落地,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体系和西安光机所、西北有色院创新模式等入选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强化特殊人才支持计划和人才创新创业激励,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作用,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的建设,去年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125.28亿元、增长22.11%

三、抓好原始创新、产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创新

持续强化原始创新,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C919大飞机等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2018年就有33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建成全球首套煤油共炼工业示范项目,大型运输机、闪存芯片等已成为陕西制造的新名片。

瞄准新材料、新能源、量子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加强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技术,2018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了42.06%、达到3138家。

新疆五大做法落实“一带一路”倡议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推动政策沟通。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出台《关于推进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行动计划(20142020年)》。二是坚持多路并举,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三是坚持互利共赢,推动贸易畅通。四是坚持合作创新,推动资金融通。五是坚持人文交流,推动民心相通。

西藏脱贫攻坚创佳绩

精准识别。西藏300多万人口分布在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广人稀,所以要在精准识别上下功夫。

抓好产业支撑。西藏现在有一大批的青稞产业、牦牛产业在西藏方兴未艾。旅游已经成为西藏的重大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

政策激励。西藏农牧民实行的是全中国农牧民都没有的优惠政策。

在援助扶助上下功夫。援藏资金大部分倾斜于贫困户、贫困群众。

社保兜底保障。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节约为先,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

四川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是着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严守全省9448万亩耕地的红线,确保粮食安全。突出“优、 绿、特、强、新、实”,着力培育川菜、川猪、川茶、川药、川竹等“川字号”优势特色产业。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目前全省建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3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4200多万亩。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省化肥、农药使用量近3年来持续下降。大力发展现代种业、智能农机装备制造等支撑产业,整体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

二是全面开展“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把垃圾、污水、厕所“三革命”作为主攻方向,根据省内平原、丘陵、山地等不同地形,按照人文、旅游、生态不同类别,分别确定整治标准和建设内容,着力整体提升村容村貌。特别注重古村落、古建筑的保护,注重百年、千年大树的保护,准备以立法的方式对它们进行保护。

三是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目前全省有4个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有15项试验成果已经转化为中央相关文件的政策举措,还有不少的改革经验成为全国农村改革的样板。积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颁证工作基本完成,4.3万个村完成了清产核资,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在已经有近10万个。

四是大力促进农民工创新创业。近几年,累计大约有67万人回乡发展,创办的企业有17万户,已成为全省发展的一个新动力。

广西加快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一是建设国际通道。抓住国家出台《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的历史机遇,联合通道沿线国家和西部省份,共同打造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加快形成贯通中国西部地区连接“一带一路”时间最短、服务最好、效率最高、效益最优的国际贸易大通道。

二是深化产能合作。聚焦大健康、大数据、大物流和新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三新”重点产业领域开展产业招商,重点引进外商投资中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支持鼓励广西企业开拓东盟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大力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

三是做实开放平台。大力打造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升级版。加快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努力建成贸易投资便利、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引领中国—东盟开放合作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积极打造面向东盟的金融运营服务基地、财富管理服务基地、金融信息服务基地和金融交流培训基地“四大基地”。


贵州农村产业革命的六大转变

一是从自给自足向参与现代市场经济转变。过去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现在是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参与市场竞争。

二是从主要种植低效玉米向种植高效经济作物转变针对低效玉米进行大幅度调整,调减700多万亩,种上了蔬菜、食用菌、茶叶、水果、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

三是从粗放量小向集约规模转变。大力推行建基地、上规模、创品牌,全省12位省领导分别领衔推动农业12大特色产业的发展。

四是从村民“户自为战”向形成紧密相连的产业发展共同体转变。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形成产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

五是从“提篮小卖”向现代商贸物流转变。从靠路边摆摊到现在实行产后分级包装、仓储保鲜、冷链运输、二维码产品质量可追溯、现代物流、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冷库建设已经实现了县域全覆盖,农村电商发展迅猛,线上线下销售同步发力,大量“黔货出山”,更多的优质绿色农产品进入大城市。

六是从单一种养殖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农业种养殖上规模,农产品深加工加快发展,附加值明显提高,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有1537家,实现了“接二连三”。

                                      云南旅游革命三部曲

一是整治旅游市场乱象。出台史上最严厉的22条后,又出台旅游从业企业、从业人员的“八不准”,依法整治违法违规行为,推行“诉转案”“行转刑”。从20174月以来,已经累计查处涉旅案件3755件。2018年云南在全国旅游投诉平台上的名次由曾经的第6位下降到了21位。

二是推进智慧旅游。“游云南”APP,可以做到“拿手机游云南,说走就走、全程无忧”。“吃住行游购娱”全部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解决。在云南刷脸可做三件事:进景区不排队;进入手机上定的酒店房间,不用到服务台,直接进房间;登机不用换登机牌。

三是无理由退货。全省16个州市、15个机场、重点旅游县都有政府建的游客购物退货受理中心,30天无理由退货,只要是在云南买的东西,上飞机之前可以退。这项机制已经运行了一两年,现在已经在全省全面铺开。

海南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统筹推进违法建筑、城乡环境、大气、水、土壤、湿地环境综合治理等六大专项整治和海岸带整治,率先全域推广新能源汽车,农村建房不高于椰子树。

明确能源发展战略,今后海南的能源中,核电是主能源,气电等是调峰能源,不建新煤电,逐步改造现有煤电达到气电排放水平。

建立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保护好这片全国唯一的热带雨林的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旅游和科普功能。

海南决定在2020年开始全面“禁塑”,今年着手三方面的准备:法律和标准的准备、执法体系的准备、替代品保障供应的准备。

2020年,所有公路用车全部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到2025年,所有公共事业用车全部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到2030年,所有领域包括私人汽车全部使用清洁能源汽车。

内蒙古努力做好现代能源这篇文章

建立化石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元供应体系,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目前,煤炭一体化的比重达到90%以上,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达到76%以上,煤制油等现代煤化工产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在国内领先。

推行节能改造,倡导全社会节约能源,促进绿色消费。现在自治区全社会用电量的23%以上来自新能源,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300万吨。

积极推动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目前,自治区煤炭深加工方面有专利技术100多项。

坚持市场化方向,推进电力、油气等领域改革,建立了电力多边交易市场。

甘肃“三阻一涵养”生态安全保障

三阻:一是阻止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的会合,甘肃每年到两大沙漠中间的民勤植树种草,确保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二是阻挡沙漠隔断河西走廊。三是阻隔整个沙漠向青藏高原南侵。

一涵养:涵养长江、黄河和河西走廊三条内陆河的水源。

青海建设国家公园省

组建省州县乡村五级国家公园管理“大部门制”实体。颁布试行国家公园条例,成立三江源生态法庭。编制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明确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对三江源地区取消地区生产总值指标考核。

与中国科学院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设立院士工作站省内大学开设国家公园管理方向的专业学科。

4.3万名牧民放下牧鞭由草原利用者转变为生态管护者。

宁夏持续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累计脱贫83.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2.9%下降到去年年底的3%,贫困地区的农民收入年均增长11.4%

坚决贯彻精准扶贫方略。对于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实行动态管理,漏掉的及时补录,返贫的及时挂号,确保贫困人口的识别源头精准。坚持因村因户施策,一个村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人一套脱贫方案,确保脱贫过程精准。

集中攻坚深度贫困地区。把五个县、中部干旱带西部片区“五县一片”作为深度贫困地区,这些地区集中了全区贫困人口的78.5%,问题非常突出,把扶贫工作的重心、政策支持的重心和社会帮扶的重心向这些深度贫困地区聚焦。

充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在思想上强化脱贫光荣这一导向。在机制上注重正向激励。在本领上全面提升脱贫能力,比如开展更多技能培训,多办、多建扶贫车间,开展好劳务输出等措施,让更多贫困群众有技能、有活儿干。

严格执行“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紧扣标准不偏离,精准聚焦贫困家庭的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疾病预防救助,以及安全住房隐患的消除等突出问题,一户一户查,一人一人过,下足“绣花功夫”,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上一篇:

下一篇: